專家建言“多規合一”背景下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與發展

2018-08-03 10:25:09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風景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與游客需求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涉及自然保護地及風景名勝區的各類規劃間的不同要求如何協調?”7月31日,“多規合一”背景下的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與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業內專家和一線管理者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給出了他們的思考。
  據國家林業局和草原局初步統計,目前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地超過1萬個,覆蓋我國陸地面積的18%左右。我國現已建立起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功能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城市濕地公園、水利風景區等。
  國家林草局保護司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地存在家底不清的問題,有些在地理、管理上交叉重疊,有些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保護不完整,還存在功能定位不科學、不準確,目標政策、法律法規不一致等問題。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小組有關負責人提出,應加強自然保護地的頂層設計,平衡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劃分,解決規劃和規則的交叉問題、管理和經營的分開問題,邊界和產權的確定問題等。同時,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指導約束作用,做好專項規劃,科學確定規模,進一步加強用途管制。
  要充分認識自然保護地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性。研討會上,與會專家達成共識,把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產品的需求作為奮斗目標。大家圍繞在“多規合一”背景下,對世界自然遺產如何實現生態和經濟的最大化展開熱議。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認為,“多規合一”的核心和關鍵是空間的博弈,要用最少的土地高效地構建生態基礎設施。雖然世界自然遺產地在確保整個土地上的自然和生態過程的戰略點中,只占有很小一部分地理空間,但應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各級和各種類型的自然遺產綜合系統。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則認為,要突出風景名勝區在資源保護、風景旅游、文化弘揚和社區發展中的定位,制定差異化的空間管控政策;增設“風景名勝用地”,納入“多規合一”空間體系整體保護;重新梳理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分區,以適應“多規合一”要求。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秘書長賈建中認為,“多規合一”背景下的風景名勝區,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個機構管到底;要堅持保護從嚴,不嚴格的規劃要服從更嚴格的規劃,低位規劃要服從高位規劃。
  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周建國認為,風景資源要加強分級管理和空間管控,為旅游審美和社區發展留有余地和彈性;要嚴格區分風景資源和旅游資源的屬性,風景資源是旅游活動的憑借,不宜突破游客容量設置極限。
  據悉,針對自然保護地存在的問題,今年6月國家林草局開展了全國自然保護地大檢查,全面系統排查和預防整治自然保護地內破壞自然資源的違法違規情況。國家林業與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加強重大問題研究。【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作者:焦思穎】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