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供給 優結構 保民生——福州市上半年住宅用地市場綜述

2018-08-02 14:44:46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沒有出現面粉貴過面包的現象!更沒誕生新地王!今年上半年,福州住宅用地市場可用“量增價穩”來概括。
  福州市國土資源局最新出爐的統計數據表明,截至6月底,福州六區公開競拍出讓住宅用地總面積為102.08萬平方米,是去年同期的2.3倍,地價平穩運行。
  今年來,福州局立足職能,堅決貫徹“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要求,在實行“凈地”出讓的同時,采取了提高競買保證金比例、縮短開竣工時間、提高競買條件、調整繳款比例及時間、限地價競配建等措施,促進住宅用地市場健康發展。
  增加供給穩定地價
  今年初,福州局就確定“穩中有增”的供地計劃。據介紹,市本級2017年住宅供地比2016年增加1.6倍以上,2018年供地計劃在去年高基數的情況下同比至少增長10%以上,計劃供應土地347公頃。為了保證供地計劃完成,今年,福州加大征遷工作力度,預計將完成51項共1117公頃的征遷任務。
  福州局土地利用處處長謝文鋒說,對于目前正處于城市擴容的高速發展階段的福州來說,通過加大土地供應量,有利于以市場化手段調節地價,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從執行的情況來看,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遠已過半。上半年,福州六區已經舉行了7場土地公開出讓,累計供應37幅地塊,其中25幅成交,土地出讓總面積為102.08萬平方米,是去年同期的2.3倍,建筑面積為240.78萬平方米。
  而從土地供應的分布區域來看,晉安區9幅、倉山區5幅、馬尾4幅、臺江3幅、鼓樓2幅、長樂2幅。同時,福州周邊縣市的土地出讓數量增加,節奏也進一步加快。特別是福清,去年上半年共出讓4幅地塊,土地總面積12.9萬平方米。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已出讓11幅地塊,土地總面積更是達到了41.61萬平方米,增長超兩倍。連江、閩侯和永泰也都加快了土地供應速度。
  內冷外熱是健康現象
  與往年動輒幾十家房企瘋搶一塊地相比,上半年福州市中心城區住宅用地市場顯得有些冷。
  5月7日,福州市區今年第2次土拍落錘,原定入市的4宗地塊僅有2宗進入拍賣環節。其中宗地2018-09號倉山清富棚改項目DE地塊是因為規劃調整而取消出讓,宗地2018-12號鼓樓鼓樂路沿線舊改地塊六則是因為報名競買人數不足2人而取消出讓。記者了解到,今年福州市區已經舉行的2次土地拍賣會,成功出讓的7宗地塊溢價率普遍不高,其中溢價率最高的是2018-03號晉安地鐵平衡地出讓地塊一,溢價率僅為13.9%。
  反之,福清、永泰等外圍地方熱度不減。5月3日,福清市今年第4次土地拍賣出讓3宗地塊,總起拍價18.5億元。3宗地塊都設置了較高的配建安置房比例,仍吸引了保利、名城、金輝、正榮、潤投等多家知名房企參與。最終3宗地塊皆成功出讓,出讓總金額達29.18億元,溢價率超70%。無獨有偶。5月30日,長樂區公開出讓兩幅地塊,競拍過程非常激烈,兩幅地均超過130輪競拍。
  對這種內冷外熱現象,謝文鋒認為“健康”。他說,市中心區地塊,地段優勢非常明顯,地價近年來居高不下,要讓它穩中有降,除了加大土地供給,還得提高競拍準入門檻。為此,福州局提高競買保證金要求,把以前保證金由“一對多”變為“一對一”;同時縮短開竣工時間,要求房企在一年內動工,并一次性上市,不得擠牙膏式賣房。“這些舉措非常考驗開發商的資金實力和應對能力,許多房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流拍現象,他認為在金融去杠桿和中心城區限購、限貸的大背景下,房企拿地更加理性,屬正常現象,不足為怪。
  與此同時,福州周邊縣(市)地塊的“性價比”優勢進一步凸顯。在一些房企看來,福州周邊縣(市)拿地成本小、競爭也沒有市區那么激烈。但隨著大福州規劃的推進、路網建設的進一步完善,城區和周邊縣(市)的聯系更加緊密,周邊縣(市)樓市的升值空間或許更大。“既然在市區拿地難、壓力大,轉向周邊拿地,其實也是房企應對市場變化的探索和出路。”謝文鋒說。
  競配建成為新常態
  此前的土地出讓,都是“價高者得”,這容易產生高的土地溢價,推高房價。為了抑制房企拿地熱情過高導致的土地成本大幅上漲,今年福州市加大競配建安置型商品房的要求,有的地塊配建比例甚至達到住宅建筑總面積的90%。此外,今年福州還出臺政策,要求安置型商品房與面向社會銷售的普通商品房需要“同標準同銷售”,以保障不同層次人群的住房需求。
  5月7日,在福州局舉行的第二場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活動上,公開拍賣出讓2幅住宅用地,總出讓面積6.86萬平方米,起拍總價10.97億元,平均起拍樓面價8945元/平方米。2幅商住地塊需要采用“限地價、控房價、競配建社會公共保障房”的方式進行,分別須建設可建住宅建筑總面積90%和80%的安置型商品住房,并按照規定的均價銷售,由福州市政府指定對象購買。本次土地拍賣雖吸引了世茂、建發、融僑、雅居樂等8家開發企業參與競拍,但最終出讓的2幅地塊的樓面價均沒有超過1萬元/平方米,遠低于同板塊其他地塊的價格。
  在上半年的土拍市場上,像這樣競配建成為常態。福州六區成交的25幅地塊中,有13幅有配建要求,其中11幅地塊的配建比例甚至高達80%、90%。而這些地塊的樓面價均在萬元左右。
  福州局一線考核辦公室負責人楊景恒說,今年加大競配建的力度就是全面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要求,回應民生重大關切,有效配置住房供地總量、結構、時序,建立住宅用地供應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
  業內人士指出,“拍賣+競配建”的模式,這對參拍企業提出了較高的綜合實力考驗。對于成本控制能力弱、周轉速度慢的開發商,可能會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拿地激情消退,在抑制“地王”出現的同時,也有利于調控房地產市場。【海峽資源報 趙勤恩 高曉嵐】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