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權:文明新風美了孫坡樓

2018-07-25 16:10:42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央視網消息:一行行青青的楊柳隨風搖曳,一條條新修的水泥公路縱橫交錯,一座座白墻紅瓦別具風格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走進河南省民權縣褚廟鄉孫坡樓村,只見村容村貌整潔,到處一派恬靜悠閑的美麗景象。

  “這幾年俺村變化大著嘞!村里環境越來越美,村風也變美了,村民生活更叫美!”村支部書記梁勛富喜笑顏開地說。

  孫坡樓村之美不僅美在“面子”,更美在“里子”;不僅美在環境,更美在文明風尚。近年來,孫坡樓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積極動員全村干群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倡樹新風”主題活動,從成立紅白理事會著手,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倡導破陳規改陋、樹新風剎歪風,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的文明之風。

  除了 “軟件”約束,該村還提供“硬件”便利。在鄉黨委、政府支持下,今年村里對原有的紅白理事服務大廳進行了裝修和升級,取名為“新風苑”,免費為村民提供操辦紅白事所需的場地、桌椅、餐具等設施,哪家有紅白喜事,只要提前預定,就可以在服務大廳舉辦筵席。村委和紅白理事會進一步完善章程,規定不論貧富,煙酒檔次、酒席數量、菜品種類等事主均統一標準。

  談起移風易俗給村民生活帶來的變化,村民李大軍有著切身的體會。前些年,李大軍外出務工時,與同在一個工廠的外省女孩相識相愛,倆人情投意合,準備要結婚。新娘那邊禮重,丈母娘張口就要十多萬彩禮。大軍家庭情況不太好,哪里去尋這筆巨款?可急壞了這對年輕人。村紅白理事會組織人員三次遠赴安徽,最終做通了女方的工作。迎娶當天,按照紅白理事服務大廳定下的標準,簡單擺下十幾桌酒席,在鄉親們的祝福中,一對新人喜結連理。

  “多虧了俺村的紅白理事會,俺的喜事辦理的圓滿還省事!”李大軍高興地說?,F在大軍出外掙錢,愛人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男的勤快,女的賢惠,小日子過得比蜜還甜。

  “以前誰家辦事兒,都是在自家院中搭起大棚,全村都來吃流水席,一待就是幾十桌,光是人工、桌椅、餐具租賃費用少說也得千把塊錢,不光費時費力費錢,還生怕不如別人惹笑話。”回憶起以前村民辦紅白事的場景,梁勛富感慨地說:“現在好了,自從推行移風易俗,村里有啥喜憂事,都在‘新風苑’里待客,群眾省錢省力省事,關鍵是標準都一樣,誰也不攀比誰!”

  服務大廳給孫坡樓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大家都看在了眼里,就連周邊鄉村的村民,家里有了喜憂事也都樂意到孫坡樓村“新風苑”辦理。同行的褚廟鄉政府鄉長白守玉粗略算了一筆賬:從2006年該村建起紅白喜事服務大廳以來,按照每次(場)辦理紅白事為村民節約一萬元計算,十二年間差不多已經為全村和周邊村的村民節省了近400萬元。

  孫坡樓村還把移風易俗與先進典型選樹宣傳結合起來,以正確的價值標準引領農民家庭改進鄉風民俗。前不久,在“新風苑”集中召開的全村“十星級文明戶”表彰大會上,鎮、村領導親自為身披綬帶、胸帶紅花的好婆婆、好兒媳、好妯娌等先進典型頒獎授牌,并將他們的優秀事跡做成宣傳版面,安置在“新風苑” 標樹宣傳。

  現在的孫坡樓,村容美了、風氣正了、民心順了,文明新風在耳濡目染中注入百姓的心田,各種陋隨之銷聲匿跡。人情包袱減輕了,鄰里關系更加和諧了,“簡樸為榮、節約為美”的社會風尚已經在當地落地生根。

  “下一步,我們將總結推廣孫坡樓村的經驗做法,進一步在全鄉營造文明節儉的社會風尚,讓文明新風吹遍各村各戶!”褚廟鄉黨委書記劉洪偉如是說。(央視網記者 李雪蓮 通訊員 張增峰 李偉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