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惠民殯改落地生根

  近日,筆者走進云霄縣殯儀服務中心采訪,只見這里7間悼念廳一字排開,室內白花裝點、寬敞整潔。靈堂內,不聞鑼鼓喧天、不見燒紙燃炮、不擺三牲五禮,喪屬們在此獲享文明悼念、節約辦喪等服務,目送逝者走完體面的人生“最后一公里”。

  大街小巷搭建靈堂、四五桌三牲祭品、大排長龍的出殯隊伍,喪葬亂象曾一度是云霄文明新風建設道路上的一塊“路障牌”。

  為破除喪葬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實施殯葬改革惠民政策勢在必行。

  自今年7月云霄縣殯儀服務中心竣工投用起,在為群眾提供高效服務、收費陽光,在全縣“刮”起一股清新移風易俗風。

  殯葬改革,怎么“改”?“惠”在哪?

  “手續辦理窗口集中在這里,吊唁廳就在旁邊,守靈房、生活小超市等區域也在附近,有不了解的就咨詢工作人員。”接待進門咨詢的群眾,縣殯儀館館長吳曉紅總是一遍遍耐心解說。縣衛計、公安、民政等職能部門聯合辦公窗口位于建筑右手邊。在這里,喪屬只需提供村(社區)開具的《死亡證明》,便能直接辦理《居民死亡殯葬證》;同時,經過殯儀服務中心和縣財政局、農業銀行溝通、協調,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后,殯葬、火化實行了一站式的繳費,45分鐘內即可辦結繳費等相關手續,極大方便群眾。

  “以前家里有人亡故,喪屬得拿著社區開具的《死亡證明》找鄉衛生院、鄉派出所,拿到了《居民死亡殯葬證》,又得跑殯儀館、跑農行辦證繳費,沒有一兩天成不了事。”看著眼前的聯合辦公窗口,憶起從前的耗時操心,群眾感慨萬分。

  前期工作、守靈工作、出殯儀式等環節的陽光收費標準公示上墻。集中治喪后,縣殯儀服務中心在出殯儀式上以鮮花清茶替代出山桌,現代音響替代鑼鼓隊、大西樂隊,標配禮賓、司儀全程服務,更免去了三輪車送花圈、聘人抬棺、清掃場地、宴請賓客所產生的額外費用。集中治喪打響惠民“算盤”,一場喪事動輒數十萬元的舊歷史不復存在。

  家庭養老是內顯的,冷暖自知;而喪葬禮數是外向的,有目共睹。一部分人選擇了“死的隆重”,葬禮上牲禮不能少、紙錢哪能缺、禮數不能改,卻忽視了對家中老者生的關注。

  為了根治這股“重面子、丟孝心”的不良風,并不能僅僅只讓群眾看到殯改帶來的實惠與便利,還要從舊思想、舊風俗入手,進一步挖根斷源,加強宣傳引導,制定管制措施,做到“柔性定規、硬性出拳”,才能讓以殯葬改革為抓手的移風易俗、文明創建等活動真正落細落實,收獲成效。

  云霄縣為殯葬改革提供了“緩沖期”。殯改過渡期,允許喪屬向所在鄉鎮殯葬改革領導小組報備后,在家舉行“請水”等簡易儀式。在規定的范圍內,允許民間及宗教團體1名相關人員到殯儀服務中心參與主持出殯儀式。在公示陽光價費,明碼標出惠民收費標準的同時,還為特困人員、低保、革命五老及重點優撫對象制定出相關優惠標準。此外,為方便喪屬進行集中出殯,城關人民公園至頤圓殯儀服務中心開通了直達公交路線。

  柔性定規不代表可以失方圓、失法度,強化村(社區)跟蹤督促、加強路面管控、制定一系列管理舉措為這場移風易俗革命的順利推進提供保障。凡在殯改區域內居民區、城區街道、村(社區)公共場所舉辦出殯活動的由所在鄉鎮配合公安、城管部門依法予以處理。阻礙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集眾鬧事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云陵、莆美兩個殯葬改革試點鄉鎮,還專門成立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實施方案,并成立社區(村)紅白理事會,倡導黨員干部帶頭簽署承諾書。同時,通過發放倡議書、社區設點等形式,加強宣傳發動,引導群眾培養文明新風、摒棄陋習,逐步實現移風易俗常態化、民間習俗文明化,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王一雄 郭揚)

2018-12-06 11:19:41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