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加快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是莆田市僅有的一所高職院校,被評為福建省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2018年A類培育院校。學院牢固樹立“服務地方發展、服務學生發展”的辦學理念,秉承“學為成人”的校訓,確立了“堅持立足莆田,面向福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儀,培養身心健康、品行優秀、技術精湛,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創新素養的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辦學成效顯著。
  為對接莆田工藝美術產業,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工藝美術學院,現已發展成為莆田千億工藝美術產業人才培養的搖籃。
  現象:服務工藝美術產業貢獻卓越
  據介紹,工藝美術產業是莆田市“十三五”期間的四大千億支柱產業之一。莆田工藝美術產業涵蓋木雕、古典工藝家具、玉雕、宗教雕塑、金銀首飾、石雕、油畫框業、工藝編織、銅雕、漆器等十大門類,目前莆田市共有工藝美術企業5000多家。
  這個產業的發展,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有著卓越的貢獻!
  2009年,學院成立二級學院工藝美術學院,開設寶玉石鑒定與加工、藝術設計等專業,先后與行業企業在產業集聚的上塘珠寶城、莆田工藝美術城設立辦學點,培養工藝美術產業高端人才,促進了工藝美術產業提質增效,取得一系列令人贊許的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僅工藝美術城教學點就培養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名,國家級別玉石雕刻行業大師3名,高級工藝美術師5名,市工藝美術大師27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5名,一大批大國工匠從校園走出,走向世界。
  更令人稱道的是,2017年9月金磚會議期間,國家領導人向外國元首展示介紹的莆田木雕作品,系學院畢業生林建軍創作。
  學校教務處負責人介紹,2013年以來,師生在全國、省、市各類技能競賽及雙創大賽,與全國工藝名家大師、高等院校教師、專家學者等工藝界人士同臺競藝,共獲80多個獎項,先后斬獲首屆福建省大學生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非遺”工藝類金獎、最佳投資獎和第四屆(2017)福建文創獎“文創產品獎”金獎等,多名學生迅速成長為新生代民族傳統工藝大師。
  事實上,學院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培養了上千名莆田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急需的應用型、動手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新鮮的血液激發了工藝傳承和技術創新的動力,工藝美術產業呈現出“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知名品牌不斷涌現、人才數量不斷增多”的良好態勢。截至2017年,莆田市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產值突破500億元,預計“十三五”末產業規模產值將超1000億元。
  探因:創新培養工藝美術產業高端人才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許冬紅表示,為適應莆田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層次、規格、知識和能力的新要求,學院努力在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下功夫,深化校行企協同育人,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在辦學中的重要主體和主導作用,推進專業教學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切實提升人才培養針對性、實效性和科學性。
  第一招是依托產業辦專業。根據莆田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布局,學院開設家具雕刻、寶玉石鑒定與加工、藝術設計等專業,專業設置全方位對接莆田工藝美術產業。其中,與莆田市壽山石雕行業協會合作,開辦寶玉石鑒定與加工專業,確定了“以工藝大師傳統傳授和現代學校培養相結合”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實行招生招工一體化,實現學生員工雙身份,招生就業一條龍。與莆田市工藝美術協會合作,在莆田工藝美術城開辦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點,實行“廠中校”人才培養模式,利用工藝城大師云集、實訓設備完善、原材料豐富等優勢,由校企教師聯合進行教學。
  第二招是對接崗位設課程。根據民族工藝生產崗位能力要求,在上塘珠寶學院,實行五年一貫制,中高職銜接,確立了“實踐為主、創意核心”的課程體系,實踐課總量達70%以上,創新創意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在莆田工藝美術城教學點,根據每期學員特點及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相應實踐和理論課程。同時,針對工藝產業變革對復合型工藝人才的需求趨勢,加大工藝人才綜合素質培養力度。
  第三招是緊貼生產過程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推行學做一體,做到“四個合一”。即,教室與工作室合一。除了公共課,其他課程均在與企業共建的真實性實訓車間實行基于產品生產過程的崗位教學。教師與大師技師合一。聘請國家、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及生產線的高級技師、技師承擔占課程總量70%的實訓教學任務。實施“一師多徒、一徒多師”。教程與工藝合一。用產品導向、以項目推進,教學過程服從工藝流程。作業與產品合一。每個作業都直接指向產品,或是產品生產中的某個工藝流程,以產品呈現學業水平,學習即創作、學習即生產。
  第四招是緊扣用人要求改革考核評價方式。上塘珠寶學院采取“過程考核、師徒捆綁”的考核評價方式,學生的成績即師傅的業績。學生通過上一項目考核,才能進入下一項目學習,學生未達成學習目標,也即師傅未達成教學目標,師生必須補課、補訓,直至過關。學院工藝美術學院本部和工藝美術城教學點,則引入行業企業工藝大師來當評委,與授課教師共同來考評學生,評價內容為畢業作品設計,以此增強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認可度。
  學院服務工藝美術產業辦學的兩項成果:《行業企業為主導的珠寶玉石人才“二元”育人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基于“以實踐為主線,以創意為核心”的中高職一體化銜接課程體系實踐》分別獲得2017年、2018年職業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工藝美術人才培養模式在校內各相關專業及市內職業院校、相關行業企業廣泛推廣、應用,受益學生上萬人。2013年以來,省部級、廳級領導干部來院考察指導70多人次,30多所省內外職業院校來到學院考察交流……
  展望:引領莆田工藝美術產業轉型升級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林建華表示,學院在為產業培養人才的基礎上,還充分整合資源,特別是發揮高職院校科研、技術等優勢,服務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在整合教師資源方面,學院聘請李鳳榮、林建軍等20多位國家級別、省級工藝大師、非遺傳承人任學院客座教授,定期來學校舉辦講座;聘請林偉國、許元潘等9位國家、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實行專業教師和工藝大師結對,實現理論和實踐的互補、互學、互助、互促;依托傳統工藝實習實訓基地,有計劃地安排專職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提高實踐技能。
  2017年,傳統雕刻技藝資源庫入選國家資源庫備選項目,這就是該校有意識地整合教學資源的結晶。學院整合莆田工藝美術城、上塘珠寶城及福建省內工藝美術資源優勢,聯合18家企業和30多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技藝傳承人,建設傳統雕刻技藝傳承與創新教學資源庫。已開發“雕刻基礎”“原材料鑒別及取材立意”等14門課程,積累課程PPT資源427套,視頻素材資源1312個,動畫類資源82個,文本類資源822個,素材總量為3133個。該平臺已為5000多名教師、學生、企業員工、社會人員提供雕刻技能在線學習服務,較好地適應了大數據云時代的工藝美術產業技術變革及學習網絡化、在線化的需要。
  整合宣傳資源則是一步校企共贏的好棋。學院組織師生開展大師訪談活動,先后采訪12名國家級別、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錄制大師求學求技成長經歷、創作心得及對產業發展的看法等;已制作《莆田工匠》12部系列宣傳短片,配合文字全面介紹莆田工藝美術大師及作品,在行業內及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擴大了產業的社會影響力。
  林建華說,學院圍繞莆田工藝美術產業集聚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等重大工程,加大教科研投入力度,培育優秀教科研隊伍,落實教師下企業實踐、“訪問工程師”制度,參與工藝企業技術攻關和技術研發,教師教科研創新能力提升及成果取得明顯成效。
  近3年來,該校師生在核心期刊發表美術類論文50多篇,承擔省部級課題5項以上。由林偉國老師和學生共同設計的金鑲玉生肖系列共120余件作品,注冊國家專利,價值5000多萬元。
  此外,學校聯合莆田工藝美術城、省沉香協會等行、企業,成立莆田市傳統雕刻技藝產業現代技術應用協同創新中心,組建以國家(省)級大師、非遺文化傳承人、壺蘭學者等學術領軍人物為核心的創新協同團隊,服務莆田工藝美術產業技術創新;聯合深圳衛國教育公司,利用校內衛國產業學院的五軸數控機床,對林建軍、李鳳榮等工藝大師和部分莆田工藝美術企業設計產品進行加工,實現了高端工藝品規模化生產,促進莆田工藝產業轉型升級。
  林建華表示,學院已逐漸走出了堅持內涵質量發展、特色創新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親地方產業、創行業特色、樹職教品牌”的現代高職院校特色發展之路,努力服務好莆田工業美術產業轉型升級,切實履行好地方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使命與擔當。

來源: 陳各輝

2018-12-03 09:31:10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