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瓶治病又增產的增產藥,他被產品用戶封為藥神。
剛過不惑之年的他,已浸身農資領域20余載。
經歷非典,又頂著屢遭地域歧視的打擊,歷經仨月斗室閉門聞碘試藥鬧拉肚,他像希臘神話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數千遍試驗升級殺蟲劑增產藥。
(豫之星作物保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建在開封朱仙鎮金帝博增產藥示范田查看花生增產效果)
6年,他推進一瓶增產藥超1000次試驗300次迭代。他憋著一股勁兒,為河南人掙回一次臉面。
他靠一瓶治病才增產的金帝博增產藥,“重新定義國產藥”,“開辟了國產農業增產藥一個新時代”。有人將他譽為“增產界袁隆平”,也有人贊他為“金帝博增產藥之父”。
草蛇灰線,埋伏千里,不妨來走近這樣一位天地間不一樣的靈魂。
【上智若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勇行者志,無欲者靜。知足者富,知己者成。
◎那個用廢鋁管制成最牛電視天線的鄉間少年
鄭州向西北150多公里,長垣、封丘、滑縣三縣交界處,有一個李寨村,村南30公里,即為孕育了5000年中華文化的母親河黃河。
1975年,在李寨村一個普通的李姓人家院落,一個小男孩呱呱墜地。這一年,鄧小平開始全面整頓瀕臨倒閉的國民經濟,小男孩起名國建。
“從小倆手就沒閑過”的他,一直記得當年用廢鋁管做的一架電視天線。
“正上初一,我當時迷上物理方面的書,根據‘頻率高的振子短,頻率低的振子長’原理,我把幾根長鋁管截得七短八長后架接成一架電視天線。”于是,他家的黑白電視機成了全村“搜臺最多、畫面最清的”。“家里自行車壞了,拆裝、補胎、換零件,全由我搞定;后來膽兒練大了,又前后拆過家里的4部收音機。”
這些“搗鼓”讓少年李國建成了鄉親們眼里的“小能人”,也成了全村家電的義務維修員。
太陽,從村東升起又從村西落下。“聰明、勤快、好學”的少年李國建很快長成小伙,考上了本縣長垣最好的高中。
(被譽為“金帝博增產藥之父”的李國建在分享豫之星公司的理念)
“初中讓我堅定擁有自信心是做成事的前提,高中則讓我認識到想干成事得向榜樣學習!”這樣的積淀,也成就今日他領導的豫之星作物保護有限公司“實踐高于悟性,模仿勝于實踐”的文化理念。
◎大學時光啃下的30本經管著述融入靈魂
1996年,李國建考入鄭州一高校,金子般的大學時光,他基本全花在了一本本經管名著上。“哈羅德·孔茨的管理學難懂,我就一句句地啃”。就這樣,30本晦澀的經管名著,李國建一字一句全融入血液,浸入靈魂。
“至今做事,我會很輕易地找到更條理化、系統化的捷徑。甚至指導看電視劇的女兒,運用系統論預測到后面的劇情。”
“李總的想法總和大多數人不一樣,而后來證明還是對的,他的想法總是更富前瞻性。”公司員工這樣評價李國建。
【上德若谷】
人有人品,商有商道。企業立命,唯質至上。諾言如金,誠信踐行。信譽為上,美譽留芳。
◎扔掉10多萬貨下定“做高端產品”心
1999年到2000年,實習和大學畢業初,李國建即踏入農資行業,從最底層的業務員干起;2000年到2003年,經歷短暫的合伙經營除草劑生意后,他開始單干闖江湖。
2003年至2006年,“最痛苦最煎熬”,“不知道該干啥”。2003年的非典,讓業務“一片空白”;“更難受的是地域歧視,連‘0371’這個區號都受株連。出省推銷,對方一聽河南,頭搖得像撥浪鼓,甚至甩話‘你們就是做到世界第一,也不和你們合作’。”
還有一件事“更扎心”,“當時市場主打經濟型產品,我的一批10多萬元的貨因積壓過期只能白白扔掉,當時能買套三居房。從此發誓再不碰低端產品,要做就做高端產品。”
◎閉門家中研新藥聞碘仨月鬧拉肚
抱定做好藥的信念后,每一個新品研發,李國建都“幾乎要把自己逼瘋”。
(東方今報報道版面)
2006年,河南豫之星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簡稱豫之星)創立。
有段時間李國建在家中閉門試驗一種含碘殺菌劑,太投入,忘戴防毒面具。仨月試驗成功后,他也因碘中毒“鬧肚10多天”。
當時棉花上有種致命的寄生蟲叫“盲蝽蟓”,農戶一打藥就飛掉,市場上沒特效藥。李國建決定研制盲蝽蟓殺蟲藥。
“反復研制一年多,最終成功。這種藥打在棉花苗上,15天后照滅盲蝽蟓,觸葉即死,因此取名‘觸葉死’。”有經銷商感嘆:“賣了20多年殺蟲劑都沒遇到過這么好的藥。”當時比普通同類藥貴五六倍的“觸葉死”,賣到脫銷。
◎超1000次試驗300次迭代金帝博為國產增產藥樹“樣板”
2008年,李國建又研制出一種新的增產藥——凱耘,能治療小麥、水稻、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的白粉病、葉干病等等。能治病的增產藥才是真的增產藥!凱耘突破了同類產品之前的單一功能,一投入市場便“驚艷農資界”。
(金帝博增產藥)
2009年至2011年,在凱耘基礎上,李國建又研制出金帝博增產藥,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領域挺進,主要是水果類,如葡萄、草莓、蘋果等。如今,金帝博增產藥已經歷超1000次試驗和300次迭代。
好產品會說話!有經銷商曾握住介紹人的手說:“謝謝您將這么好的產品介紹給我。”“金帝博改變了我對國產藥的看法!”“金帝博讓我看到國產藥的信心。”“金帝博為國產增產藥樹立了一個標準。”“金帝博增產藥是我們種地人心中的神藥。”
李國建也悟到企業生存的三條鐵律:第一,高質量,藥效一定要好;第二,高性價比,藥好,價格還不能太貴;第三,能給種地者真正解決問題。
【上仁若行】
修之于身,其仁乃真。修之于家,其仁乃全。修之于鄉,其仁乃長。修之于天下,其仁乃普。
◎3000冊經管精品書為員工塑魂
豫之星最大的企業文化是什么?
“我覺得就是持續的學習能力。”李國建要求公司的核心員工必須天天讀書,交寫讀書感悟。他買進3000多冊經管類精品圖書,擺滿公司兩面墻。
2012年即入職豫之星的侯登云,之前在其他家公司曾因看經管書被解雇,如今在豫之星“敞開了看”。“工作6年,看書幾十本,最難懂的是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看了快10遍”。
“通過學習《麥肯錫思維與工作法》,找到工作高效的捷徑,手邊事不外乎四類:緊急重要的,緊急不重要的;不緊急重要的,不緊急不重要的。”公司員工余青麗說。
“日本井之薰的《我和三洋》書中講到,強大的企業應該是先造人再造產品,我覺得豫之星這個氣質很明顯!”侯登云感慨。
缺什么補什么,這些年,李國建俯身鉆研大量植保書籍;抬腳,踏遍荷蘭、韓國、英國、日本等國家,觀天下,看眾生,見自己。
“高端矛盾勝過低端和諧,高度無知勝過低度的專業。想的未必說的好,說的未必做的好,做的好未必管的好。”這是鑲在豫之星辦公區進門墻壁上的一段話,這是公司的理念,更是豫之星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金帝博增產藥用戶“笑臉墻”)
◎一心撲在一瓶藥上時光虧欠愛人和孩子
對創業者來說,事業和家庭是永難平衡的天平兩端。
女兒出生9天,漏掉“做酒”風俗的李國建,毅然背包出門繼續以藥為伴行走江湖;2011年3月,兒子呱呱墜地,醫院走廊里缺位了他身影的陪伴。
“我虧欠他們娘仨的!”“每次出差歸來都感覺孩子變化很大,最扎心的是孩子眼睛里一瞬間閃過的陌生感。所以,每次和孩子們的團聚,我都必帶他們去看一場電影。為他們打拼的時間一大把,陪他們長大的時光只有一小段。”
■后記:
“我活著為了什么?”不惑之年后,李國建時常北望故園長垣,鏈接兒時記憶。那個綠蔭遮蔽的院落,不僅住著雙親,更是他安放心靈的憩園。明白了生命的起點與歸途,李國建也就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與質量。
“是責任!”李國建說,每當他走在異鄉田野,向當地鄉民了解莊稼收成,他總覺得后背有許多雙眼睛在盯著他。他數千次反復研制新品,他肩扛增產藥東奔西走一塊塊田踏訪,他想讓中國9億農民在土地上收獲更多尊嚴。
遙望人類文明史,持續一萬多年的農耕時代奠定了人類的生命體驗、生活經驗和文化積淀,
“人種不滅絕,就必須要有清泉和米糧。”這是李國建從書中參悟的。“他以田間老農的思維,進入到最清澈的人類學思考”,這是余秋雨送給李冰與都江堰的;如今,這種思維正在李國建的農業保護與增產事業里延續。
從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到如今農業供給側改革大旗拉開,前方,有更大的舞臺等著李國建和他的豫之星……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