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仁壽縣龍橋鄉以黨建為引領,強化組織建設,圍繞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積極探索新機制、新辦法,構建以黨建為引領,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黨建和產業發展兩促進、雙提升。目前,該鄉形成了以辣椒、棒瓜、榨菜、蘿卜為主的產業格局,全鄉常年種植面積3萬畝,年產量10萬噸,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之鄉。(10月24日 四川農村日報)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宏偉的藍圖已經繪就,如何實現這讓人憧憬的宏偉目標,這考驗著基層的廣大黨員干部。令人欣慰的是一些黨員干部用他們的聰明才智,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圍繞鄉村振興,龍橋鄉黨委政府認真分析該鄉依靠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的優勢,以綠色蔬菜產業為突破口,根據全鄉的土壤情況,結合市場需求,確定了以發展棒瓜、辣椒、榨菜、蘿卜等主打蔬菜品種為產業,探索出“黨建+產業”促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
在黨支部的組織引領下,黨員與群眾積極發展產業,通過“民主管理、自主經營”的模式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由黨委牽頭、黨支部引領,合作社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銷路,規模發展蔬菜產業,成功注冊了“鳳梧牌辣椒”和“波當嶺棒瓜”等龍橋蔬菜品牌。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鄉村振興離不開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要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四川省仁壽縣龍橋鄉以黨建為引領,強化組織建設,圍繞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積極探索新機制、新辦法,構建以黨建為引領,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黨建和產業發展兩促進、雙提升。他們的創新舉措,讓“黨建+”成為了鄉村振興“助推劑”,助推鄉村振興又快又好地發展,從而讓鄉村真正成為大眾能夠牢記鄉愁的魂牽夢繞的美麗鄉村。(作者:江武)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