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服務,改進服務。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堅持以群眾為出發點,以服務為落腳點,積極探索,促進服務機制創新、服務形式轉變,推動形成惠民文化服務供需互動、精準便捷的新格局,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福州樣本”。
點單服務 從單向供給向供需對接轉變
今年端午節,隨兒子從福州城區回閩侯老家過節的陳林平老人,收到了一份意外的驚喜——在家門口欣賞到了國家一級演員王秋怡的評話表演,而且還是免費的!這是陳林平的兒子端午前特別登錄閩侯的“周末農家戲臺”點單臺為父親點的。
如何為群眾提供精準的公共文化服務?
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活動中,福州積極探索開展“以需定供、按需配送”的互動式、訂單式服務,推動文化服務供給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像閩侯推出的“周末農家戲臺”點單臺,便是在全縣征集文藝節目的基礎上,形成數據庫而設立的。陳林平高興地說:“從前是演什么看什么,現在則是想看什么點什么就看什么!”
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目前,點單服務已在全市推廣,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務從單向供給向供需對接轉變。
創新造血服務 從“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
“激情廣場大家唱”平臺骨干聲樂培訓、新編廣場舞培訓……福州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福州市各文化機構演出團體加強對基層文化人才的培訓,僅去年一年,福州市群眾藝術館各類培訓就達80多項,授課5000余課時,受訓群眾達37萬人次。
同時,福州市注重組織好各種文化匯演活動,搭建活動舞臺,在活動、表演、評獎和比賽中挖掘、鍛煉和培養多才多藝的本地文化能人,激活基層文化細胞,增強基層文化館、站的造血功能。6月15日,來自東街街道的文藝骨干與專業演員共同登上了“百姓大舞臺”,為大家帶來了舞蹈《依姐依妹逛坊巷》,不僅表演形式新穎,而且富有濃濃的閩都風情,受到了專家和群眾的一致好評。舞蹈隊負責人高潮告訴記者:“舞蹈是專業演員為我們編排的,為我們種下了文化的種子,讓我們街道有了走不了的文藝骨干,有了拆不了的百姓舞臺。”
目前全市各村(社區)活躍著近7600支業余文化隊伍,綜合文化藝術水平在不斷提高。
創新數字服務 從傳統服務轉向智能化服務
“相約九日臺”是福州市打造的文化惠民工程,周末晚上,大家常常可以在九日臺欣賞到“高大上”的文藝演出。演什么節目,市民均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看到。更讓人點贊的是,市民還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免費索票。6月15日晚,市民劉勁便在九日臺欣賞到了一臺精彩的中外名曲音樂會,登臺獻藝的均為我省著名的歌唱家、演奏家。劉勁說:“這么高雅的音樂會沒花一分錢。”
市創建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中,福州市主動對接信息化、數字化發展趨勢,全力開創互聯網+公共文化工作新模式,提高數字服務的能力,讓公共文化服務更惠民、便民,讓群眾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的獲得感。
據介紹,目前,上至市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下至各村(社區)文化中心均已開通免費WiFi。如今,福州市正在加快建設“福州數字文化地圖”項目,為群眾提供更便捷的文化咨詢服務。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