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娜音樂教學法實踐音樂會 聯合北大附中集團校音樂節上演

 “在唱了《春曉》等曲目后,我們逐漸了解到龔老師的藝術風格,千變萬化又不失最根本的韻味,讓人在學唱和聆聽的過程中得到享受,獨特的處理方式更是讓我們眼前一亮。”5月23日下午在北大附中本校致蕙禮堂上演了一場獨特的音樂會,參加演出的演員都是來自北大附中集團校合唱團的同學們,本次教學實踐音樂會還邀請了中央音樂學院教育平臺央音在線來提供網絡直播支持。

    音樂會以《上下求索》為開篇,由龔琳娜領唱、7支合唱團共同完成,這首作品以戰國詩人屈原的名篇《離騷》為創作靈感,是老鑼為古詩詞作曲的經典之作。音樂會其他曲目有《冬去春來》、《自由鳥》新藝術風格作品、《搖籃曲》,古詩詞作品《春曉》、《立春偶城》,還有像《白鴿趕場》、《咕嚕山歌》、《夢想號子》這樣極富民族特點的歌曲。值得一提的是,全場音樂會的作品都是由新藝術音樂作曲家老鑼所創作或編配,當聽到孩子們能出色演唱自己的這些作品,平時嚴肅作風的老鑼也難掩激動的心情,并且龔琳娜老師的兩個孩子海酷、雅酷也來到現場與北大附中童聲合唱團一同演唱了《春曉》,同樣龔鑼新藝術樂團的核心成員聶云雷等優秀樂手也和合唱團同臺演出!

    此次音樂會是由北大附中童聲合唱團、北大附中混聲合唱團、天津東麗湖學校合唱團、北達資源中學合唱團、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合唱團、北京醫學院附中中學合唱團、北大附中朝陽未來學校合唱團,共7支合唱團,270名學生,與歌唱家龔琳娜從大理、北京、天津、三地連線,歷時兩個多月通過線上交流和線下彩排共同完成。

 

    為了讓更多到不了現場的師生領略本次音樂會的盛況和學習龔琳娜老師的音樂技能、技巧,北大附中還邀請了音樂專業教學平臺——中央音樂學院教育平臺央音在線進行直播。

    音樂會緣起對中國音樂的熱愛 

    龔琳娜與北大附中結緣于2014年底,當時龔琳娜發起的音樂公益項目“聲音行動”正在做“中國音樂之美唱談會”的全國巡講,也就是那個時候與北大附中的老師和同學們結下了緣分。4年之后北大附中集團校舉辦首屆音樂節,學校的音樂老師們就萌生了舉辦一場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色校園活動。北大附中的音樂老師魯月明老師這樣闡述:“在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許多從事音樂教育的老師都發現,比起中國傳統音樂,學生們更熟悉西方音樂。中國傳統音樂本就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并非學生不想學習,而是不知從何學起。中國傳統音樂作品是具有其獨特的唱法和韻味的,想要唱得出這種韻并非易事,加上現在缺少適合教學用途和初學者學習的好的中國作品,也使得中國傳統音樂難以推廣。”

    與學校的音樂老師不謀而合,龔琳娜在2017年創立了“龔琳娜音樂教學法”綜觀當下的聲樂教育,核心理念與方法幾乎都是以西洋美聲唱法為統帥,即便是演唱民歌,老師們也都要講究所謂“科學”的發聲方法,要求聲音要統一。“如果聲音都一模一樣了,我們的民歌還有自己的味道嗎?南方和北方的聲音還有區別嗎?要唱好中國的音樂,可以借鑒世界上成功的聲樂研究法,但不能以西方聲樂教學來打基礎,正如西方歌劇演員絕不可能先來學唱中國京劇一樣。這正是當下教育的一個誤區。”這是龔琳娜建立教學法的初衷,“我在網絡平臺上發布《跟著龔琳娜學唱歌》的音頻課程,通過網絡教大家唱出不同的聲音,了解自己文化的魅力。”迄今為止,這個課程一直被“新知榜”評為藝術類課程的冠軍。從粉絲們的熱情留言也能看出,大家對“中國聲音”、對建立我們在聲樂方面的文化自信是多么地渴望!”

    北大附中的很多音樂老師表示,最初知道龔老師的音樂教學法時便參與了線上的課程,接觸之后收益良多,深感對音樂教學的實踐意義非凡。所以當我們要舉辦音樂節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與龔琳娜老師聯系,希望能合作舉辦一次教學實踐交流活動。魯月明老師講到第一次聯系到龔老師說出這樣的想法:“原本我們懷著忐忑的心情聯系到龔老師,沒想到竟是一拍即合!”就這樣,這場“尋根——龔琳娜音樂教學實踐法音樂會”便應運而生了。

    龔琳娜“哼哈練氣法”有新意還是實用派!

    孩子們邊玩邊唱很開心!

    北大附中的音樂老師都表示:“這場音樂會從籌備到演出大約經過了兩個月的時間。對于參加演出的合唱團來說,這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這七支合唱團有的剛剛成立,有的成員年齡偏小,還是小學生,而且各個合唱團的風格也不一樣。”起初合唱團們嘗試了龔老師的音樂教學法進行練習,大家剛練不多久就笑得不行,后來卻發現這種簡單的“哼哈練氣法”著實很特別并且非常有效果。

    經過前期的訓練與磨合,孩子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在氣息、咬字、聲韻方面,他們已經掌握了技術技巧。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合唱團通過與龔琳娜老師視頻連線的方式,將訓練成果呈現給龔老師,然后由龔老師親自進行指導。因為有龔琳娜老師的悉心指導,老師和孩子們都感到了莫大的肯定和支持。也是龔老師的鼓勵,和大家的努力,讓所有參與演出的師生能夠在音樂會現場,為大家信心滿滿地歌唱。

    “狀況雖艱難,但我們從未放棄尋找一條適合中國傳統音樂教學的道路。龔琳娜老師音樂教學法的出現,使我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北大附中音樂老師們的懇切的表示。龔琳娜在音樂會彩排之前和北大附中6所學校的代表音樂老師交流:“中國聲音非常豐富,發聲的技巧和音色的變化各不相同。要學到各種不同的聲樂技巧,絕非一朝一夕可得,需要將不同音色的規律和特征記錄下來,潛心鉆研,刻苦練習。唱了三十多年中國歌曲,去過許多國家,上過不同的舞臺,堅持中國聲樂的演唱方法一直是我藝術發展的基礎和從未動搖的信念。這些年我始終在探索:到底什么是[中國聲樂]?[中國聲音]的發聲方法又有哪些?當我到不同的地方去采風學習民歌、研究戲曲里各種行當和流派的唱腔,當我唱著古典詩詞、了解琴歌的時候,我發現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太多太多,這是一個巨大的了不起的寶藏!”

    北大附中藝術中心魯月明老師在彩排結束之后激動的表示:“ 在音樂會的排練過程中,令我動容的時刻有很多,看到今天舞臺上他們的演唱,想起第一次排練時的狀態,感覺真是質的飛躍!感嘆龔琳娜音樂教學法的時效性和實用性!在絢爛的舞臺上看到孩子們動情的歌唱,內心難以抑制的激動,兩個月以來聽到他們聲音不斷的變化,看到他們此刻能夠聲由心發,我知道孩子們確實很努力,這段時間以來龔老師對他們說的話都聽進心里去了。讓中國最好的歌唱家教中國孩子唱我們中國自己的歌曲,看到孩子們的表現就知道他們是真的愛上中國傳統音樂了了。”

    北大附中藝術中心主任王冰老師表示:“北大附中藝術中心做過許多的活動,戲劇節、舞蹈節等等,做這些事情始終是為了孩子們能成為“健全的人”,我們希望他們獲得的是做事情的能力、應對困難時的堅定信心、擁有一次不留遺憾敢想敢為的成長經歷。在這次音樂會上歌唱的孩子們不是來自專業合唱團,或許他們的歌聲也不是完美無瑕,可是他們努力唱歌的過程,在其中所獲得快樂和啟迪,將會永遠留在孩子們的心間。”

    “把中國的聲音唱出來、傳下去!”是龔琳娜對所有參與這次音樂會的全體師生想說的話,也是她傳承、創新中國音樂的最大動力。

開篇:《上下求索》

第一章:中國音

全場互動:哼哈練氣

1、《快樂歌》

2、《謝謝你來到這個世界》

3、《夢想號子》

4、《自由鳥》

全場互動:練跳音

5、《搖籃曲》

全場互動:豐富的音色—各種共鳴腔

第二章:中國韻

6、《白鴿趕場》

7、《立春偶成》

8、《冬去春來》

9、《咕嚕山歌》

10、《春曉》 海酷雅酷上臺與北大附中童聲合唱團一起演唱

老鑼上臺講中國文化自信

尾篇:《武魂》

2018-05-31 11:12:59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