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新,這位現任黃岡市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垸村“第一書記”的老黨員,是我國改革開放涌現出的優秀鄉鎮企業家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特質。他不僅是改革開放40年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踐行者和引領者。
“下海”“回鄉” 兩次轉身實現人生價值升華
1988年畢業后,徐志新在羅田縣司法局工作,曾任司法局副局長。2001年,正值政府號召“三放活”,于是他便響應中央號召,辭職下海成了一名律師。他辦理過很多刑事案件,為許多當事人洗冤昭雪,這讓他感覺到滿滿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如今他已是北京市地平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同時還擔任清華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六年制法學實驗班聯合培養導師。另外,他還編著了涉及證券、合同、保險和刑事等領域的多部法律書籍。
2010年底,在律師界獲得巨大成功的徐志新,再一次響應黨的號召,帶著“反哺家鄉、保留傳統文化”的濃濃情結,帶著自己二十余年辛苦賺得的財富,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在短短六年多的時間里,他將一個國家級的貧困村燕窩垸建成了湖北省宜居村莊、湖北省文明單位。2016年更是實現整村脫貧出列,讓窮了幾代人的燕窩垸村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作為新時代鄉村建設人物的代表,他用實際行動參與描繪著國家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
探索村企聯建 打造農村扶貧攻堅新模式
徐志新是一個非常具有開拓精神和大局意識的實干企業家。2012年,他主動請纓,將黨組織關系轉到燕窩垸村黨支部,擔任第一書記。他探索實施“五結合、六個一、七聯建”村企共建扶貧模式推動強村富民。“五結合”,即政府扶貧與企業扶貧相結合、政策扶貧與產業扶貧相結合、扶村與扶戶相結合、扶貧攻堅與企業發展相結合,夯實“戶脫貧”與“村出列”的基礎。“六個一”即建強一個支部、引進一個老板、流轉一片土地、培育一個產業、建成一個景區、致富一方百姓,實現整村推進和美麗鄉村建設雙贏。“七聯合”即聯合黨建、聯合決策、聯合規劃、聯合辦公、聯合環保、聯合創業,形成精準扶貧工作合力。
徐志新通過村企聯合辦公,摸清村里的貧困戶情況,然后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扶貧規劃。為了讓扶貧工作落到實處,燕窩垸村把企業與扶貧攻堅捆綁起來,老百姓可以將土地流轉給企業,企業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安排就近就業,同時結合燕窩垸村實際,集中解決生態保護、農民增收、社會矛盾化解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讓村民過上幸福生活,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讓燕窩垸村及周邊更多的村通過改革使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讓更多村民成為燕兒谷公司的股東,更多分享公司發展成果。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與健康養老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村企聯建黨支部是徐志新改革中的一大創舉,此舉讓村里黨員干部重新凝聚力量,為農村振興發展注入巨大活力和精神力量。村支部2013年、2016年被黃岡市委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徐志新被評為“優秀第一書記”。
因為在鄉村改革創新中作出突出貢獻,2017年10月份徐志新被湖北省委授予“首屆湖北改革獎個人獎”。
2016年10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同志對“燕兒谷”的“村企共建、精準扶貧,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2017年3月17日,全國產業扶貧現場會上,相關經驗獲得農業部領導肯定。
美麗的燕兒谷成了羅田人回得去的故鄉
2011年,徐志新在燕窩垸村投資建設燕兒谷生態農莊,聘請武漢設計院專家進行現場設計,共計投資8000多萬元,建成占地600多畝桂花沖、500余畝的采摘園,650余畝的茶梅園,100余畝的盆景園。
2014年12月燕兒谷通過了全省3A景區驗收,如今它已是四季花海如春,成為了羅田人心中的驕傲。
徐志新把企業發展與扶貧攻堅捆綁起來,采取公司加農戶的辦法,建立幫扶機制,因戶施策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通過技能培訓、吸收就業等方式,近百名當地群眾在公司長年務工,有30多人從外出務工到回村就業。2016年貧困戶務工收入56萬元,人均近1萬元,同年底,燕窩垸村已通過了“村出列、戶脫貧”的初步驗收。
2016年“燕兒谷”被國家旅游局和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全國“公司+農戶”旅游扶貧示范,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旅游扶貧示范項目”、全國鄉村旅游觀測點,先后被授予湖北“十佳示范農莊”、湖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湖北省文明單位,鄉村旅游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如今,燕兒谷以新建的精準扶貧講習所、鄉村振興講習所、鄉村法律講習所為研學教育基地載體,帶動附近六個村實現農、旅、商、養、教、建的產業融合發展。來源:中國網 |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