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與火燒的結合,誕生出人工與自然繪制的藝術精品,我們日常在市場上看到的建盞精美絕倫。在國際拍賣市場上的價格重重刷新最高拍賣價,讓人們錯覺地以為建盞每一個燒制成型或者出土的建盞文物都如此美輪美奐。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從燒制的工藝上來說,建盞相比起其他的各大瓷器來說,燒制成型的幾率和工藝過程都相當復雜,甚至有的時候會出現一位成名已久的工藝師傅,相隔好幾個月都無法燒制出優秀的建盞。一個建盞想要達到完美無瑕,那至少在胎土、釉料的配比上要精準,在燒制過程中時時刻刻都需要把控好溫度和火候,以保證建盞整體受熱溫度均衡。
然而在現實的實踐和燒制中,要實現這樣的理想燒制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甚至建盞本身自帶有的不完美,也成為建盞評鑒中的一大增分點。那么在建盞的燒制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什么樣的瑕疵呢?這一些瑕疵對于你的建盞估價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一、開裂:開裂是較為常見的瑕疵,因為建盞需要經過1300℃的高溫燒制,在燒制過程中容易帶走水分從而導致胚體的干裂或者建盞的胎骨含鐵量過高,也同樣容易造成干裂現象。裂口位置,以建盞盞口或建盞底部居多。
二、跳釉:跳釉可能是由于釉料磨得太細。大部分的跳釉是出現在建盞內部,影響建盞整體釉面的美觀度。有部分的胎釉并不明顯,容易被人以為是起泡。
三、鼓包:這樣的現象更多時候是因為釉面過重,而且燒制過程中遇到了高溫,釉水流動中容易產生氣泡。如果氣泡嚴重,就屬于大硬傷,出現這樣的現象可以考慮不入手了。
四、爆釉:溫度過高,容易出現鼓包或者干裂的現象,同樣的溫度不夠也會出現收縮龜裂的現象。
五、黏底:主要是建盞釉胚厚重而會出現流動聚集,過重的釉量就會形成聚釉和釉淚,有部分的藏家會因此而選擇獨特的釉淚盞。但是過重的釉面,可能會出現粘窯的現象。無論是新建盞還是老建盞,同樣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六、變形:建盞燒制變形可能是因為溫度的把控和胚體本身的制造出現了問題所導致的。變形的建盞可使用率太低,為此,價值也相對的大打折扣。
七、砂眼:砂眼不同于氣孔。氣孔可以通過燒制的技術和外在的條件來控制,從而消除,而建盞本身的砂眼就是一種瑕疵品,是會直接影響到建盞的手感和價值。
恰恰是因為建盞的流通,需要經歷這么多的難題和不穩定的因素,所以一個建盞的出現伴隨著是大量的建盞廢盞,這一類型的建盞都是不作為銷售對象,大部分都是廢棄在倉庫或角落中。而能夠流通市面的,大部分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品建盞,為此,建盞的生產成本也是不少工匠師傅,乃至建盞廠家難以形成規模性生產的主要原因。
誠然如此,建盞快速發展的市場擴張速度,也讓不少不法分子眼紅。那些心術不正的商家為了能夠謀取暴力,往往會在原材料中添加其他的成分,仿制出建盞。例如建盞以鐵坯為上佳,他們就會通過其他的工藝仿制。
(版權歸盞事福建所有,轉載注明,鑒盞Q:2801937354)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