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投資熱潮席卷全國,完美錯肩清三代高風險板塊

2017-06-14 08:57:35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伴隨著樓市經濟泡沫的告訴膨脹,全國各地都響起調控的號角。作為傳統的古玩收藏藝術品鑒等領域的投資,清三代的瓷器收藏曾經一度火熱全國,近十年來,全球各地拍賣場高價拍賣,絕大部分都源自清三代時期,由此所展開的清三代投資熱潮引發全民關注。然而,雖然在2016年的秋拍中,清三代瓷器唐英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花觚、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清乾隆青花八仙賀壽螭耳尊,成交價均在3821萬元人民幣以上,穩穩占領了首發地位。但是,由此引發的清三代瓷器成為未來的高風險投資板塊的擔憂,卻也引起不少業界人士的關注。

 

 

同期熱起的投資熱,除了清三代的民間投資狂潮之外,不少的投資者轉移了投資的焦點,紛紛關注到今年興起的建盞板塊上。相對比起清三代的瓷器,建盞所占領的前景更多在于古盞領域。由于其興盛時代相對久遠,受到保存的難度、時間以及歷史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古建盞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更高。同時,從各大的歷史文獻的考究中,重新研究、改良建盞的生產工藝。但是,建盞自身的原材料屬性以及在建盞窯道燒制的過程中所受到的外力影響,導致其精品成品率低。供不應求的市場狀況,讓建盞價格近年來都呈現出持續走高的態勢。

 

 

相對于清三代瓷器陷入到高風險板塊的局面,處于起步階段的建盞領域慢慢為人所熟知。無論是兔毫盞還是鷓鴣斑盞,不同的建盞所帶來的市場價格差異化也非常巨大。在業內人士看來,正如每一個陶瓷愛好者都會從清三代開始入手,建盞愛好者也會從兔毫盞和鷓鴣斑身上入手。對比起建盞市場的剛剛起步,市場過熱的陶瓷市場引發出的仿古和造價藏品與日俱增。

 

 

這一些被資本推高的官窯瓷器,真的是古代的官窯藏品嗎?事實上,官窯瓷器流傳下來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由此引發出的民窯精品也成為市場的主流賣場,價格也節節攀升。市場自身來說就有調控的能力,但是部分的成功企業家對于陶瓷的盲目追捧和收藏,帶著功利性的投資目的去進行收購,這就給清三代瓷器市場帶來新的沖擊波,而清三代瓷器市場的長時間的發熱也讓這個領域成為一個高危的投資板塊。為此,從陶瓷市場所分流出的關注點,就落在了建盞的身上。

 

 

目前,建盞市場也逐步地發展,各類型的器型和釉色知識也逐步地普及開來,不少關于建盞的評鑒以及欣賞分析,慢慢地帶動起新的收藏熱潮。為此,不少有前緣目光的投資者就會把投資的比例重新均衡。

 

 

作為一個理性的收藏者,不能夠因為別人質疑的眼光和言論而害怕自己的藏品價值,在我們有限的只是結構和經驗水平中,憑自己的眼界和學識去慢慢地領悟建盞的優劣。大規模地買入賣出,并非是一個成功的藏家所需要具備的技能,只有真正沉下心來去欣賞這一類的藏品,才能夠真正地領悟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藝術文化底蘊。

(文:盞事福建,圖:輝煌御盞游先生攝)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