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盞集:建盞“中隱”的選擇

2017-12-08 09:05:14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

 

宋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達到頂峰的時期,宋人不僅在物質上是富裕的,在精神上更是強大。古代美學到了宋代,要求絕對的單純,要用簡單的形體、單一的顏色和單純的質感去表現,而建窯就走在了這種強大自信的前列。 

 

 

燒造單純釉色的瓷器,并且這瓷器僅僅是盞,雖然僅僅是生活器具的一種,但它選擇了一種雅致的生活,作為飲茶、斗茶的工具。

 

 

建盞的這種選擇,恰應了晚唐時期白居易的《中隱》: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

 

 

建盞作為瓷器,不做高大上的擺設器,也沒有完全流入世俗、做了鍋碗一類的生活器,而選擇了可“非忙亦非閑”的茶盞,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智慧!

 

 

建盞原先作為一種親民的瓷器,它的名字也非常簡單易懂,“建”字道出了它的產地——福建建陽,“盞”字道出了它的形態——小碗,所以建盞從名稱上看,只是一種產自建陽的小碗。

 

 

它以一種謙遜的姿態存在著,以至于長久以來被國人所忽略,若要說說它的好處,又仿佛“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舍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建盞最為誘人的在于它的質樸、本真,而表現這質樸的正是它的釉色和斑紋。

 

 

現在流傳較多、認可度頗廣的分類是將建盞的釉色和斑紋通通作為釉色的分類,因此將建盞分為黑釉、兔毫釉、鷓鴣斑釉(油滴釉)、曜變釉和雜色釉。

 

建盞釉色之美非常多,單色釉之間過渡沒有明確界限,就已讓人驚嘆,而更多的斑點、花紋更是令人眼花繚亂,也或許不是眼花,而是詞乏。

 

 

啊,建盞的魅力,真的如同蒙了一層面紗一樣,惹人愛不釋手!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圖片源于百盞集建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