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的高貴使者——建盞, 承載著璀璨的東方文化

2017-07-05 09:27:26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建設國際合作框架,而“一帶一路”的原生意義就是(THE BELT AND ROAD)也就是曾經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曾經的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歷史上撰寫下了華麗的篇章,而絲綢之路經濟帶更是逐步為人們所熟悉。今時今日,我們一帶一路戰略合作方針提到國際合作層面上來,而作為曾經在絲綢之路上發揮著重要角色的中國陶瓷,也在一帶一路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935年6月一天,一位有著高鼻梁、白皮膚、藍眼睛的外來使者來到了蘆花坪建窯遺址上,他在一片片的陶瓷廢墟中逐一地拾起一片片瓷片,并且激動地喊出:“喏!這就是我千尋萬遍所要尋找的‘天目盞’!”這位外來使者恰恰就是當時時任美國駐中國福州海關官員的詹姆斯·馬歇爾·普拉曼。也就是他,讓建盞在一帶一路的發展史上發揮出更加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如果真要追尋建盞曾經在國際外交事務上的作用,那可以回歸到宋元時期。唐宋時期,我國國力昌盛,當時的中國文化、經濟、政治都屬于外張行發展,對外的文化交流越發地頻繁,而作為中國重要的代表器皿——瓷器,更是成為當時重要的出口商品。當時處于鐮倉幕府時代的日本僧侶們恰恰來到了中國,并且帶走了一批建窯建盞瓷器,這也被后人稱之為“天目瓷器”的建盞。

 

同時在《高麗圖經》中也了解到,中國運輸到朝鮮的貨物中,就有大批的武夷山茗茶以及上等茶具器皿。到了宋元時期以及明朝時期,更有“南海一號”中的大量黑釉建盞瓷器被出土。后續在慢慢地發現中,“華光礁一號”等古代沉船上都發現眾多的建盞藏品,這一些藏品都是原計劃運輸到菲律賓、印度、馬來半島乃至埃及等市場。

 

 

時光飛逝,歷史再次賦予建盞新的使命。伴隨著一代代工匠技藝傳承人的涌現,建盞炫目光彩的身影也重新活躍在市場上,而曾經被譽為不可能完成的燒制過程也逐漸被后人給完善和補充。

 

 

美麗而高貴的建盞也再次走進國際社交中,其中以建陽葉興旺、葉興勇兄弟兩人所燒制的銀油滴建盞被挑選為南平市代表團饋贈給意大利普拉托副市長。后續還有建陽廖設生師傅所燒制的束口油滴盞唄饋贈給斯里蘭卡總統。還有黃祥元“貢御隆”束口七彩異變建盞也被挑選作為世界佛教青年僧伽會的饋贈禮物,送給了南非總統祖瑪。

 

 

現在部分世界級大型博物館都有把古出土的建盞文物作為收藏的藏品。中國古建盞在這個領域上也發揮出自己獨特的光輝特色,正如大英博物館中國陶瓷館館長、東方部資深研究員杰西卡女士曾表示:中國制造的瓷器非常精美,它將與先前留在館內的中國古瓷器一樣發出耀眼的光芒。

 

這一種帶著神圣的社會歷史使命的建盞,將會重新走出世界、走向世界,更是對當前的“一帶一路”戰略有著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僅只是展示出建盞陶瓷的神秘風采,更是展示出國家的力量、國家的歷史人文、國家的民族精神和氣節。

 文:盞事福建(zhanshifujian)所有,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