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首個消防安全體驗教室建成并使用

2017-06-06 09:17:54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5月27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南平順昌縣實驗小學建成并邀請學生們感受“消防安全體驗教室”,該教室為南平市首個以情景互動體驗式教學的安全教學教室,通過現場體驗和游戲,讓小朋友們度過一個不一樣的兒童節。
  火災模擬學報警
  一位小學生模擬家庭廚房著火開始報警,“接線員”詢問著火的具體地點,什么著火,有無人員被困等,小朋友對答如流。
  活動現場,“這位同學報警是正確的,但別看就是這一個小小的報警,很多人都不規范。”消防工作人員介紹,有些市民撥打119后,第一句話不是報地址,而是一連串的問題和與火情無關的回答。好幾個問題和回答后,對方才能夠清楚的報出著火地點,雙方來回幾次對話,兩三分鐘就過去了。這兩三分鐘,對于火場來說很可能從小火到大火,市民在報警時應該要抓住要點,除了提供火勢大小、火災地點、有無人員被困等基本信息外,還應該說明燃燒的物質、必要時要到道路交叉口迎接消防車輛。
  繩結訓練漲技能
  在繩結訓練區,一雙雙好奇地眼睛盯著講解員,“關鍵時候,一根繩子使用正確了,也能夠救命。每一名合格的消防員在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時,就需要掌握24種繩結的打法。下面我們也來給大家介紹幾種簡單易學,又特別實用的繩結打法。
  如果突發火災,或者遇到其他自然災害,你需要從高處轉移時,第一個要用到的就是繩索,那如果繩子不夠長怎么辦呢?這時候就需要用“雙平結”,將它們緊緊連接在一塊。“雙平結”是消防官兵在救援時經常用到的一種結法,也同樣適合用來將床單、布條等連在一起逃生。而且,當你用布條作為逃生繩索時,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要用水將布料淋濕。最后,家長和小朋友在官兵的指導下成功的結出繩結。
  情景互動體驗逃生
  在體驗教室內,一臺虛擬體驗設備讓人感到新鮮,可以通過模擬火場逃生熟悉并掌握逃生要領。工作人員在屏幕前演示“火場逃生”,介紹如何判斷火勢,進入火場后如何安全逃離火場的技巧。
  體感游戲它突破以往任何類型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搭建無法在課堂中模擬的情境,幫助學生親自走入情境,用肢體動作、心理感知完成學習體驗的一種學習方式。這次“火場逃生”體感游戲體驗活動可以讓孩子們學會發生火災時如何去應急去自救,孩子們在玩中的既學會了預防火災的知識,又鍛煉了身體,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發揮想象繪消防
  小朋友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手中的畫筆,一筆筆勾勒、排版、設計,精心繪制出自己對消防的認識和理解。一幅幅創意獨特、構思巧妙、設計美觀凝聚著小小童心的作品“出爐”了。在作品中,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描繪出“我眼中的消防叔叔”、“可愛有用的消防栓”、 “遇見火災我該怎么辦?”等為主題的集體手工畫。他們用繽紛的畫筆描繪出心目中的消防員形象,表達自己對消防安全的認識和理解。
  媒體采訪談感受
  參加體驗的劉同學表示“以前都是看著消防員演示或者講解怎樣滅火、如何應對火災,在這個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們可以親身體驗什么是火災隱患,針對不同火災選取滅火器,怎樣滅火,這種體驗和感覺真是不同以往,讓我們真正覺得很有意思、很好玩。”
  消防體驗教室建設者順昌縣實驗學校的張校長說道:“以前我們傳輸消防安全知識往往是通過說教式,學生無法正真理解和感受;對于學生來說,消防安全體驗教室體驗式教育是在課堂和社區里無法學習到的,體驗者或者學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掌握消防知識和疏散逃生的技能,能夠正真體驗到遇到火災時的緊張感,并思考下一步如何處理,這會讓他們記憶深刻,同時也是我們建設這個消防安全體驗教室的初衷。”
  消防安全體驗教室以多媒體為載體,通過“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向小學生開展消防安全知識的普及教育,教授消防安全常識、自救逃生技能及火災預防措施等,內部設置“體感互動多媒體屏幕”、“119模擬報警”、“結繩體驗”、 “急救演練”、“滅火器模擬使用”、“避災自救立體手冊”、 “消防實物互動展示”等多個體驗區,并安排了專門的教師,定期組織開展教學活動,讓兒童系統地學習安全知識,從而進一步強化其應急技能,促進少年兒童的安全健康成長。該安全體驗教室的投入使用,對于完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和教育體系建設,強化南平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將起到積極地示范和推動作用。| 作者:葉芳慶 朱婷婷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