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莒溪“農旅聯姻”帶熱鄉村生態游

2017-01-04 09:58:06     來源:     編輯:bj001    

  近日,在連城縣莒溪鎮墩坑村,由福建鴻豐現代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的“金花茶林下種植項目”正加速推進中,目前一期1000畝林下種植金花茶已基本完成。據項目經理傅崇睿介紹,該公司將延伸農業產業鏈,規劃將基地打造成為生態農業休閑旅游觀光地。

  這是莒溪鎮“旅游+農業”發展生態旅游業的又一實例。莒溪鎮深處梅花山自然保護區腹地,資源環境得天獨厚。這里山巒聳峙,綠海無邊,層林疊翠,薈萃了了許多珍貴的生物資源與物種,有“神奇的寶山”之稱。近年來,該鎮緊緊抓住連城加快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打造環梅花山生態旅游線路的戰略機遇,圍繞生態觀光茶園、花卉產業、生態果茶園等做文章,以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為方向,開發農副產品。

  本著“規劃就是生產力”的原則,莒溪首先結合《連城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因勢利導,將生態環境優美、農家特色鮮明、旅游吸引力強的太平僚村作為生態文明示范村,進行有層次、有計劃、有特色、有重點地規劃與建設,以期通過以點帶面的輻射,逐步發展和完善全鎮的旅游事業。

  說起太平僚村,曾經落后貧窮,但現在已今非昔比。一排排“農家樂”旅館干凈整潔,成為旅游休閑的好場所;村委會門前寬闊的平地已打造成了農民公園,添置了健身器材;房后的荒山如今種上了高山生態有機茶、無公害蔬菜種植和竹林下養殖、林下采集食用菌等生態種養業。

  談及變化,受益村民羅彬喜上眉梢,他說這都多虧了“農旅聯姻”政策發展壯大了村里的旅游業。在政策的推動下,該村進行了旅游總體規劃,整理出梅花寨、日出觀光、水杉王、原始森林浴等30多個景點,以及綜合性旅游接待站、休閑鍛煉場所、停車場等旅游設施建設,夯實鄉村旅游的基礎。同時,充分發揮山地氣候優勢,引導村民重點發展高山生態有機茶等生態種養業,加快農業和旅游業相互融合,促使村民增產增收。

  為了不斷提升農旅結合的服務理念,莒溪通過對全鎮各村旅游資源進行調查分析,因地制宜地確定開發項目,確保高起點高品質建設鄉村生態旅游景點,推進農旅聯姻的可持續發展。

  在墩坑村的花卉基地,隨處可見桂花、香樟、紅花繼木等品種繁多的花苗。“20多畝的地里套種6、7萬株紅葉石楠,明年移栽出去,可栽滿500畝土地,長大后可綠化5000畝地,到了成品花木,就可美化城市上萬畝的面積。”據了解,該村一半以上村民種植了相當規模的花木,這成了他們的“綠色銀行”。

  這個村村民世代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整日和稻子打交道,收入并不高。這幾年,村里瞅準了苗木種植業,成立苗木專業合作社,將已培育好的苗木提供給村民,幫助聯系信用社為村民辦理小額貸款,并開展技術培訓,為苗木的銷售牽線搭橋。據不完全統計,該村800多人有一半人種植花卉,種植面積近2000畝,一年的花木銷售額可達數千萬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縣里用地、林業、交通、稅費、財政補助等方面優惠政策的推動下,莒溪掀起了鄉村旅游開發熱潮,呈現鎮村多層次推動農旅協作的格局。莒溪鎮村干部羅先生介紹,目前,該鎮擁有紅心地瓜、白鴨、蘭花、紅衣花生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產品,通過現代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延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各類農產品的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與此同時,莒溪各村以種植基地為依托,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整合周邊的歷史古跡、田園風光和客家民俗等資源,賦予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全力打造生態觀光園,規劃建設休閑區、體驗區等片區,把園林和觀光旅游結合在一起,夏季采摘油桃、芙蓉李、柰子,秋季收獲橙、柑橘等,吸引游客前來體驗水果采摘的樂趣,成為了旅游熱點。作者:連城縣旅游事業局 文/謝建師 圖/資料圖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