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在韓國西南木浦市新安海域發現了一艘元代沉船。發現了數以千計的瓷器,其中黒釉瓷117件,據報道“最引人注意的是建窯的茶碗”。
可見,在兩宋尤其是南宋和元代初期,建窯瓷盞作為貿易陶瓷,通過海運大量銷往海外。
宋元時間,經濟繁榮,瓷業興旺,也帶來了吧、對外文化交流和海外貿易的大發展,福建泉州港和福州港迅速崛起并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瓷器成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大量銷往海外。
據成書于南宋寶慶元年(1225)趙汝適的《諸蕃志》和元代汪大淵的《武夷志略》等文獻記載,早在北宋時期,福州已開辟通往日本、朝鮮及東南亞的航線。
目前,不僅在日本、朝鮮有大量的建窯黑釉瓷,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都發現建窯黑釉瓷。
建窯黑瓷盞是怎么從窯址運到沿海港口的呢?
也許我們從普朗瑪的著作中得到答案。他在《建窯研究》一書中寫道:“水吉的內地村莊出產的茶碗就是這樣用小船轉載然后向前航行進入世界市場。
”小船的水路就是蘆花坪窯址西側約500米處的南浦溪。
南浦溪自北向南奔流,在建甌市徐墩與閩江三大支流之一的建溪匯合,之后繼續南流,到南平市與富屯溪、沙溪匯合,注入閩江,通向大海。
建盞就這樣的奔流到世界各地!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圖片源于千荷堂夏子勇先生)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