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社矯 重啟新生
——古田縣司法局城西司法所“零”重新犯罪率的背后故事
福建長安網記者 黃錫順 通訊員 崔為忠
“我于2個月前買了一輛貨車,現有雇員6名,每天進出物品快遞近千件,年純收入30萬元左右……這一切得感謝司法所工作人員3年多來始終給予的關愛與支持!”11月9日傍晚,記者在古田縣某快遞分銷點見到正在忙碌中的林某某時,他毫不隱諱地聊起了自己失足后的創業史。
今年42歲的林某某是該快遞分銷點的負責人,但他曾經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古田縣司法局城西司法所的一名社區矯正人員。2014年,時為一名村干部的林某某因犯貪污罪被古田縣法院判處有期兩年六個月,緩刑三年,在城西司法所執行社區矯正。矯正初期,林某某情緒低落,認為自己是一名犯人,干事創業熱情不高。司法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找他談心,給予開導。
當得知林某某對電子商務平臺的物流感興趣時,工作人員便鼓勵、引導他大膽創業。通過司法所的積極引導,林某某放下思想包袱,認真考察市場,加盟了一家快遞公司,邁出了創業致富的新步伐。加盟初期,受業務量和成本影響,林某某凡事親力親為,每一件快遞物品從收件到派送要搬動5次,每天起早貪黑疲憊不堪。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真誠服務和勤勞苦干,林某某的快遞業績蒸蒸日上,在客戶中有了良好的口碑。從過去與其它快遞公司拼車到目前每天都有近一車的快遞量,林某某的快遞分銷點的收入除去各項開支,每月盈余2萬多元,經營模式也由以前的夫妻日夜加班加點發展到雇傭員工。
通過司法所集中學習教育營造的“傳幫帶”氛圍,林某某還先后把多名解矯不久的安置幫教對象招入分銷點,解決他們的安置就業問題。
社區矯正是心靈的矯正,塑造新生的開始。矯正人員林某某自主創業勤勞致富的華麗轉變,只是城西司法所社區矯正工作的一個縮影。
城西司法所所長黃翔告訴記者,近年來,該所把幫助、扶持矯正人員就業、創業作為社區矯正工作重點來抓,切實解決矯正人員生活、就業困難。該所通過每月不定期對矯正人員進行談話教育、心理矯治,在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就業觀的基礎上,鼓勵在矯創業典型走上講臺,分享創業故事,相互影響帶動,不斷激發更多矯正人員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的熱情,積極融入社會。
矯正人員黃某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發揮“中國食用菌之都”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電子商務的決策和部署,發揮自己擅長網絡經營和電腦平面設計的優勢,利用家族大規模種植銀耳的有利條件,自行設計包裝,辦起了自家的食用菌網店,做起了微商。他不僅通過自己的創業讓自家銀耳大幅增值,還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長期高薪聘請一名鄰里作為固定工人,忙時還不定期聘請數名臨時工人。
矯正人員余某曾經學過廚藝,有二級廚師證,經常給村里的紅白事掌廚。前不久余某某想開餐飲店,但對自己的身份心存顧慮,在和司法所工作人員談心后,工作人員不僅幫助他尋找店面還為他草擬了租賃合同。如今,余某開了一家大排檔,以自己的一技之長自主創業。
矯正人員王某某則和堂弟聯手創業,租用一片山林,發展野豬養殖,年出欄野豬500 多頭,如今野豬肉已進入福州的永輝超市等正規市場。王某某感慨地說,“自主創業,讓我重新獲得做人的尊嚴。”
“城西司法所在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教育中注重引入‘溫情社矯’,主動和矯正人員做朋友,在工作上、生活上主動關心、幫助他們,用真情重拾他們的自信和自尊,促使他們順利回歸社會,這一做法值得肯定。”古田縣司法局副局長程耀榮告訴記者,自2011年正式啟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以來,城西司法所共接收社區矯正人員256名,累計解矯243名,社區矯正工作未出現“脫漏管”,重新犯罪率為零,有力地維護了當地社會和諧穩定。
溫情社矯 重啟新生
——古田縣司法局城西司法所“零”重新犯罪率的背后故事
福建長安網記者 黃錫順 通訊員 崔為忠
“我于2個月前買了一輛貨車,現有雇員6名,每天進出物品快遞近千件,年純收入30萬元左右……這一切得感謝司法所工作人員3年多來始終給予的關愛與支持!”11月9日傍晚,記者在古田縣某快遞分銷點見到正在忙碌中的林某某時,他毫不隱諱地聊起了自己失足后的創業史。
今年42歲的林某某是該快遞分銷點的負責人,但他曾經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古田縣司法局城西司法所的一名社區矯正人員。2014年,時為一名村干部的林某某因犯貪污罪被古田縣法院判處有期兩年六個月,緩刑三年,在城西司法所執行社區矯正。矯正初期,林某某情緒低落,認為自己是一名犯人,干事創業熱情不高。司法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找他談心,給予開導。
當得知林某某對電子商務平臺的物流感興趣時,工作人員便鼓勵、引導他大膽創業。通過司法所的積極引導,林某某放下思想包袱,認真考察市場,加盟了一家快遞公司,邁出了創業致富的新步伐。加盟初期,受業務量和成本影響,林某某凡事親力親為,每一件快遞物品從收件到派送要搬動5次,每天起早貪黑疲憊不堪。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真誠服務和勤勞苦干,林某某的快遞業績蒸蒸日上,在客戶中有了良好的口碑。從過去與其它快遞公司拼車到目前每天都有近一車的快遞量,林某某的快遞分銷點的收入除去各項開支,每月盈余2萬多元,經營模式也由以前的夫妻日夜加班加點發展到雇傭員工。
通過司法所集中學習教育營造的“傳幫帶”氛圍,林某某還先后把多名解矯不久的安置幫教對象招入分銷點,解決他們的安置就業問題。
社區矯正是心靈的矯正,塑造新生的開始。矯正人員林某某自主創業勤勞致富的華麗轉變,只是城西司法所社區矯正工作的一個縮影。
城西司法所所長黃翔告訴記者,近年來,該所把幫助、扶持矯正人員就業、創業作為社區矯正工作重點來抓,切實解決矯正人員生活、就業困難。該所通過每月不定期對矯正人員進行談話教育、心理矯治,在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就業觀的基礎上,鼓勵在矯創業典型走上講臺,分享創業故事,相互影響帶動,不斷激發更多矯正人員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的熱情,積極融入社會。
矯正人員黃某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發揮“中國食用菌之都”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電子商務的決策和部署,發揮自己擅長網絡經營和電腦平面設計的優勢,利用家族大規模種植銀耳的有利條件,自行設計包裝,辦起了自家的食用菌網店,做起了微商。他不僅通過自己的創業讓自家銀耳大幅增值,還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長期高薪聘請一名鄰里作為固定工人,忙時還不定期聘請數名臨時工人。
矯正人員余某曾經學過廚藝,有二級廚師證,經常給村里的紅白事掌廚。前不久余某某想開餐飲店,但對自己的身份心存顧慮,在和司法所工作人員談心后,工作人員不僅幫助他尋找店面還為他草擬了租賃合同。如今,余某開了一家大排檔,以自己的一技之長自主創業。
矯正人員王某某則和堂弟聯手創業,租用一片山林,發展野豬養殖,年出欄野豬500 多頭,如今野豬肉已進入福州的永輝超市等正規市場。王某某感慨地說,“自主創業,讓我重新獲得做人的尊嚴。”
“城西司法所在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教育中注重引入‘溫情社矯’,主動和矯正人員做朋友,在工作上、生活上主動關心、幫助他們,用真情重拾他們的自信和自尊,促使他們順利回歸社會,這一做法值得肯定。”古田縣司法局副局長程耀榮告訴記者,自2011年正式啟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以來,城西司法所共接收社區矯正人員256名,累計解矯243名,社區矯正工作未出現“脫漏管”,重新犯罪率為零,有力地維護了當地社會和諧穩定。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