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元買回來的高價建盞竟然是“化學盞”?

2017-07-18 10:00:45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化學碗筷、化學杯子、化學沙發、化學染料等等,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會有那么一些東西帶上了“化學”的頭銜。作為陶泥制品的陶瓷產品,近幾年更是被“化學”話題爭吵了很久,然而“化學陶瓷”卻是到處可見,從陶瓷本身來說,沒有哪樣的陶瓷不是通過化學反應而得來的。

 

 

通俗來說,我們身邊的眾多東西,都在實時進行著化學反應,為此,“新建盞=化學盞”這樣的認識偏差不僅僅是對建盞先入為主的觀感認知的不公平,更是對建盞市場帶來負面的影響。

 

 

“數萬元買回來的高價建盞竟然被定義為‘化學盞’?”、“建盞泡茶對身體有害?”、“建盞是不是真的有毒?”自從“化學盞”新聞流走,這樣的新聞標題層出不窮。從陶瓷件的生產來說,陶瓷本身就是一個化學催生的產物,其生產過程中涉及到眾多原料的化學變化。新聞中我們所說的“毒建盞”更多是從是否含有重金屬的層面上來說。由此,要重點解釋釉彩里面的三個成分:釉基、發色劑、助溶劑。

 

 

 

釉基的成分大多數是石英(氧化硅);不同產品的發色劑,其主要成分都不一樣,而建盞更多取決于氧化鐵;助溶劑是為了讓石英的熔點降低,從而剩下燃料和時間。

 

 

 

 

一般來說,建盞的燒制溫度需要達到1300°,為此在燒制的過程中需要添加各種的助溶劑,最典型的就是鉛。在助溶劑的添加上,就容易出現問題了,萬一助溶劑在燒制的過程中殘留在燒成的器具上,在使用者使用過程中,殘留的助溶劑遇上了高溫或者是強酸,就可能把鉛等重金屬溶入到液體中,這就是重金屬中毒。

 

那么所謂的“重金屬”問題,真的會如同網上的虛假新聞那般介紹么?從燒制的胎釉選擇上來看,只要是鐵胎鐵釉燒制的,無論是傳統的還是創新的,它都不會含有重金屬。如果以會不會漲彩虹來判斷是否中毒,更是無稽之談。

 

從重金屬析出的角度上看,1300°高溫燒制才會讓助溶劑析出,而最高100°的開水不足以支撐鉛等重金屬的溶解。相比較而言,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鮮艷亮麗的餐盤子,其用的是低溫燒制而成,平常裝載的東西都是油炸或者酸性食物,更容易使得鉛金屬析出。甚至用報紙包裹的油墨也容易導致重金屬中毒,為此,單一地從某一個方面強調“建盞=化學盞=重金屬污染”顯然是片面的。

 

 

當然,在建盞的選擇上,除了燒制成品呈現的花紋和斑點不同,導致產品價格差異之外,建盞本身所選擇的胎釉也是價格高低的重點。鐵胎鐵釉所燒制成型,成品成型以及紋路成型的幾率更大,價值度更高。為了保證建盞本身的鐵胎成型的效果,助燃劑的選擇也會成為一大門檻,這也間接地導致建盞燒制的成本上漲,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了。

 

 

 

價格與價值的恒守恒定律也決定了建盞本身的價格與質量相符,選擇建盞勿貪小便宜,謹慎才能挑選出質優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