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通過立法靚裝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2017-03-08 13:40:40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2017年3月1日,《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是三明市獲得地方立法權后,制定出臺的首部實體性地方法規,是一部城市建設管理方面帶有綜合性質的法規,對塑造三明市生態城市、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旅游城市形象具有里程碑意義。

1、城市規劃按照生態文明來考評。規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市容和環境衛生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列入文明建設考評體系,促進市容和環境衛生事業的發展,使之與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文明建設相適應,確實給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帶來生態文明的溫情。

2、基礎設施按照景點景觀來建設。對建筑物、構筑物容貌及景觀照明管理作出了具體的規定,比如,城市標志性建筑、主要街道兩側建筑、景觀河道、商業街區、大型廣場、公園等,應當按照城市照明專項規劃和景觀照明設施管理規定設置景觀照明設施;城市雕塑和各種街景小品應當內容健康,造型、風格、色彩與周邊環境協調,出現污損、破舊的,管理者應當及時更新、修復或者拆除;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單位應當保持街道、街巷的行道樹、綠籬、花壇、草坪以及公共綠地的整潔、美觀,定期對樹木、花草進行修剪,及時清除綠地內的垃圾雜物。

3、旅游服務按照星級標準來培育。要求在星級賓館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鄉村民宿申請A級、星級的等級評定中,將《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中的有關條款納入加分、扣分項目。深入開展“廁所革命”工作,按照“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新建或改建旅游公廁。建立導游領隊文明旅游和旅游景區環境衛生宣傳引導責任制,在導游年度培訓中,將《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學習納入培訓內容,發揮導游“宣傳天使”作用,主動承擔旅游團隊文明旅游宣傳引導的責任。開展“放心游福建·滿意在三明”活動,兌現12315、12301“旅游投訴快處先賠”服務承諾。

4、安全隱患按照社會責任來管理。對小小的井、溝蓋等的管理也作了詳細的規定,比如,規定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場所設置的各種井蓋、溝蓋應當保持齊全、完好。發現松動、破損、丟失或者移位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應當立即設置安全警示標志、護欄等臨時防護措施,并在發現后二十四小時內進行處置;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道路、橋梁、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廣場以及其他公共場所設攤經營、加工生產、兜售物品、維修清洗車輛或者堆放、晾曬物品。這些微小的細節,體現了一座旅游城市的細膩溫暖與社會責任。

5、污染垢病按照經濟處罰來執行。對城市“養狗之患”等備受詬病的污染問題,也有了具體規定:養犬應當遵守有關規定,不得在居住區公共空間養犬;對犬在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場所排泄的糞便,攜犬者應當即時清除;禁止將垃圾掃入下水道或者堆積在道路、綠化帶、花壇,防止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污染;拒不改正的,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對出現松動、破損、丟失、移位的井蓋、溝蓋未在發現后二十四小時內進行處置的,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造成他人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三明有“中國綠都”、“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中國南方生態樂園”美譽,是旅游資源富集區,匯聚地文、水域、生物、民俗、遺址、古建筑等多種類型旅游資源,擁有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2個世界級品牌和國家級、省級旅游品牌80多個,高品位旅游品牌數量和壟斷性資源等級名列全省前茅。碧水、丹山、溶洞、森林、田園、古文化融匯于原始古樸的蒼茫綠野,構成了一幅靈動的生態旅游勝地畫卷。近年來,三明市立足豐富生態資源,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從重點治理“臟亂差”轉入全面實施以“藍天、碧水、綠地、青山”為主題的山川秀美計劃,加緊綠化、美化、潔化、凈化、亮化、優化城市人居環境,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生態新城,建設了具有三明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園林城及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作者:三明市旅游局 文/林澤毅 圖/資料圖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