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區中華街道“三舉措”加強老城區場地設施建設

2017-01-03 11:00:24     來源:     編輯:bj001    

    城市街道社區地處鬧市區,老年人健身活動場所極為有限,如何有效解決老年體育健身場地設施的實際問題?廈門思明區中華街道實行“退市還民、改建廣場、平戰結合”三大措施,在鬧市區擠出老年人體育活動場地,加大硬件設施投入,打造老人活動天堂,改建新建一批街心公園和老人健身活動場所,走出了一條老城市街道社區加強場地設施建設,創建老年人健身康樂家園的新路子。這一做法得到了廈門市老體協黃杰成主席到中華街道調研時的高度贊揚,點贊說:“吳成灶書記匯報如數家珍,可見街道黨政重視創建康樂家園的用心程度”。

  中華街道下設6個社區,總人口4.8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7981人,約占總人口的17%。目前,街道老年人常年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有5810人,老年體育人口達72.8%。近年來,中華街道把創建康樂家園作為一項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和社會工程,認真貫徹國家12部門《關于加強新形勢下老年體育工作的意見》和省、市、區開展創建“老年人健身康樂家園”活動的有關文件精神,嚴格按照“六有”標準,重視健身家園謀劃,敢于開展特色創建,有效解決老城區場地設施缺乏的實際問題,在僅有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投入1200多萬元,新增、新建改建一批街心公園和老人健身活動間,每年投入經費17萬元,用于街道和6個社區購買體育設施、器材、設備,聘請教練、老師、室內場地管理人員,組織開展老年人體育健身項目骨干培訓和交流展示活動,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到基層“老年人健身康樂家園”創建實際工作中。

  一、退市還民,開辟室內活動空間。一是新建街道老人活動中心。為了 “把最好的資源和服務給群眾”,中華街道騰出了一幢面積2500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園空間,放棄年收入約1500萬元的經濟效益,新建集體育健身室、排舞娛樂廳、綠色網吧、心理咨詢、康樂講堂、鄰里互助促進會為一體的老人活動中心,退市還民,開辟新的老年活動空間,讓老人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增強老年人群眾的獲得感。二是打造社區老人活動天堂。改造舊廠房,變廢為寶,將位于金新河16號面積約1300平方米的舊廠房改建成為社區老人活動中心,設有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室、多功能廳,圖書閱覽室,電腦室,教育培訓室,手工制作室、“老人日間照料中心”等,為中華街道的社區老年人免費提供室內體育活動、體育健身、康復訓練、養生咨詢、康樂講堂等各類老人服務。

  二、改建廣場,拓寬室外活動場地。近年來,中華街道通過深入居民調研、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了解掌握老年人急需,聽取老年人意見建議,重視老年室外活動場地科學規劃建設,先后投入1200多萬元,改造建設江夏堂狀元文化活動廣場、僑批文化活動廣場、同文頂健身公園、天一樓健身小廣場、古城西路街心公園,靖山路街心公園等面積4000多平方米,加大力度,拆除違章建筑、拆除危房,清除死角垃圾,實施透綠、透光、透氣、透景改造,給老年群眾帶來體育健身福音,為喜歡晨練、跳廣場舞的老年朋友提供了更為舒適、便捷、廣闊的活動舞臺。

  三、平戰結合,實現公共資源共享。中華街道通過采取“平戰結合”模式,大力推進軍地共建,加強街道與廈門市人防辦合作,簽訂共建協議書,明確共建共享的職責、權益、義務、管理制度,開發建設鴻山防空洞3000多平方米活動場地,設置劃分排舞訓練廳、健身輔導站、太極拳劍訓練場等五個多功能活動場所。使冬暖夏涼的戰時防空洞成為平時轄區老人可以進出的健身活動空間。中華街道想方設法,多措并舉,不斷改善老城區狹小、擁擠的空間格局,努力為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優質和便捷的服務。

  中華街道重視場地設施建設,有效促進了老年體育健身隊伍發展壯大。目前,中華街道老年體育健身隊伍已發展有12支,成員350人,老年體育健身輔導員22人,老年體育志愿者150人,健身活動內容涉及柔力球、太極拳、氣排球等12個項目。街道老年體育輔導員常年在街道老年活動中心及各社區老人活動室免費組織老年人體育訓練和教學,積極推廣普及老年健身項目,促使老年健身活動常態化。社區各類體育健身隊伍還積極參加市、區級的比賽,如柔力球隊和氣排球隊都代表街道參加比賽并取得好成績。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