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縣甘棠鄉小梨洋村駐村干部蔡盛華
美麗鄉村的立面改造
新建的農民公園
拓寬的道路
2014年春,屏南縣甘棠鄉小梨洋村迎來了省農科院選派的駐村書記蔡盛華。小梨洋村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長期以來,村民主要依靠種植傳統農作物和外出打工為主要收入來源,收入渠道單一,靠天吃飯,生活清苦。駐村兩年多的時間里,蔡盛華發揮科技專長,按照產業扶貧、旅游扶貧、精準扶貧模式全力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在他的努力下,如今的小梨洋村早已舊貌換新顏,村道的綠色坂岸旁柳樹依依;古村落與歷史名人甘國寶的故居,錯落有序、漂亮宜居;環境優雅的農民生態公園,孩子們嬉戲玩耍;幸福院的老人們正在愉悅交談;自來水飲用工程改寫了肩挑手拎的飲水歷史……村民們都說“蔡老師來了,這是我們的福氣。”
發揮群策群力 助村紓難解困
記得初到小梨洋村時,這里的貧困狀況讓蔡盛華特別焦急:破舊的民房、沆洼的小路、沒有自來水、沒有公廁、沒有公交車……彼時樸實的父老鄉親送他上大學時“好好讀書,為農民辦點實事”的關愛與囑托,仿佛猶在耳旁。他心里暗暗發誓,要盡全力發揮自己的農業專長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為此,他常常挑燈夜戰,撰寫各項規劃方案,充分發揮戰友團隊的關系,一趟又一趟地跑項目、爭取資金;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農戶農業技術,解決果樹剪枝、施肥等技術難題;親自帶領村兩委,身穿勞動工作服,一起沖刷臭氣熏天的公廁、拆除亂搭建、搞好環境衛生;烈日下到塵土飛揚的施工現場察看工程進度……
駐村以來,他共爭取省交通廳項目,投資236萬元完成進村道路拓寬、硬化1.8公里,及橋梁一座;爭取省移民局項目,投資25萬元完成一條機耕路建設及主村至東洋自然村道路硬化;爭取省民政廳項目,投資17.2萬元完成農村幸福院修繕項目;爭取省財政廳項目,投資100萬元完成設施蔬菜種苗繁育基地、設施大棚6000平方米建設;爭取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投資200多萬元完成鄉村重點區域的環境整治、房前屋后村莊綠化,完成公廁兩座及全村污水處理,完成20棟混凝土結構民房的平改波、外墻粉刷;修建村前甘溪1500米防洪堤、坂岸及河道清理;建設農民生態公園、村口農產品交易市場及停車場;爭取縣教育局支持項目,投資45萬元完成村莊校園的修繕工作;爭取省水利廳項目,投資10萬元完成農村自來水飲用工程項目;村內投資35萬元建設150立方的農產品儲存冷庫項目;積極推動甘國寶故居的修復工作;申報2015年省水利風景名勝區,通過專家評審。
科技精準到戶 助推產業升級
針對小梨洋村的實際情況,蔡盛華仔細分析村情民意,經過多方調研,與專家以及兩委班子商定利用本村的山、水、田、林等資源生態優勢,明確“產業升級+鄉村旅游+美麗安居”扶貧致富發展主線,同時利用科技精準扶貧“四個到戶”,即實施“科學謀劃到戶、科技傳授到戶、市場聯系到戶、信心幫扶到戶”。
科學謀劃到戶。即針對小梨洋村長期種植蔬菜、科技含量低的情況,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高山特色蔬菜產業。通過多渠道引進資金、技術和品種,投資100萬元,建設智能化蔬菜育苗大棚1200平方米、蔬菜生產設施大棚6000平方米,建成農產品保鮮冷庫150立方米,引進新型蔬菜六大類15個品種,投資150萬元成立小梨洋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民種植高山蔬菜500畝,年增收150萬元。
科技傳授到戶。即針對農民需要,采取專家傳授、現場培訓、觀看科教片等形式。先后舉辦各類技術培訓12期,邀請省農科院的果樹、蔬菜、食用菌、植保、土肥等專家100多人次,到村開展科技培訓,累計受訓農民1000多人次,使村民掌握致富技能,如西瓜嫁接技術、蔬菜育苗技術、果樹修剪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60多名勞力實現了培訓轉移就業。
市場聯系到戶。即通過引進營銷大戶,及時收購高山蔬菜水果,與福建白水農夫股份公司合作,發展訂單農業,優化品種結構,調整茬口安排,解決農產品銷路難題,促進農民增收。充分發揮專家優勢,搭建農產品信息平臺,定期向農民發布周邊縣市農產品價格,根據農戶需要,向社會發布小梨洋村農產品生產與供給信息。2015年的信息發布,成功銷售辣椒、茄子、花椰菜、西瓜、水蜜桃等700多噸,助農實現收入90多萬元。
信心幫扶到戶。即開展院與村、院與所的科技共建,依靠農科院、果樹所等,發動全院黨團員、青年專家捐助,設立農家書屋、愛心圖書屋,滿足村民科普讀物需求,建立果樹新品種引種示范園、種苗繁育圃,贈送蔬菜種苗、果苗,引進適合高山種植的錦繡黃桃、水蜜桃、藍莓、櫻桃、葡萄等果樹新品種,引導農戶對果園進行科學管理,促產保優,爭創品牌。
同時,蔡盛華還借助甘國寶文化、傳統古村落、非物質遺產“梅花棍”戲曲、高山漂流等小梨洋村的特色品牌,結合主導產業和生態優勢,積極開展鄉村旅游,打造美麗鄉村宜居工程。
現如今,小梨洋村農業生產取得了好轉的局面,通過品種改良、種植技術提升,人均收入有大幅度提高。僅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00元,村集體收入達到7.3萬元。全村掛鉤幫扶的17戶貧困戶,有12個貧困戶脫貧。談到這些事情,蔡盛華說,團隊戰友的傾心相助、鄉親們的殷切期待是激發他扶貧助困、奮斗成長的不竭精神動力。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