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章立制。建立聯動機制,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及時通報、研究解決執法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傳遞相關信息,強化公、檢、法、司、監獄等部門工作銜接,力促形成齊抓共管格局;建立審前評估機制,規范相關法定程序;建立責任追究機制,明確職責所在,進一步規范法院社區矯正告知書和保證書的格式;建立督察機制,先后印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可能適用非監禁刑案件審前社會調查工作規定(試行)》、《社區矯正檢察與巡回檢察銜接工作辦法》,確保審前社會調查依法開展和檢察機關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工作得以規范進行;建立聽辯會制度,司法所每季度邀請區政法委、法院、檢察院、鎮黨委、派出所所長、社區矯正小組成員召開社區矯正聽辯會,對違反管理規定的社矯人員進行當場點評,允許社區矯正人員對違規、處罰情況進行申辯、辯解,對幫扶提出要求,對監管工作提出意見建議,有效保障社區矯正對象的合法權益。
二是有效監管。組織健全,制定社矯實施方案,建立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病情審核小組,成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制度保障,制定《龍文區社區矯正試行工作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龍文區社區矯正對象管理暫行規定》、《龍文區社區矯正工作制度》、《龍文區社區矯正對象獎懲考核計分管理規定》、《龍文區社區矯正工作“質量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龍文區社區矯正經費開支范圍和保障標準》、《關于開展社區服刑人員脫漏管專項排查活動實施方案》、《關于開展集中清理社區服刑人員未執行刑罰專項活動實施意見》、《龍文區社區矯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活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的社區矯正規范性文件,健全社區服刑人員社會調查評估、接收、管理、教育、考核、獎懲、解除矯正等環節的工作制度流程和管理制度;監管規范,嚴格按照《福建省社區矯正實施細則》有關執法權限、工作時限、調查取證等方面的規定開展工作,規范入矯、日常監管、解矯程序,做到登記有表格、談話有記錄、期滿有鑒定、宣告有文書。認真落實“日定位、周聽聲、月見面、季評議、年考評”措施。嚴格規范審前調查制度。嚴格執行報到、報告制度。嚴格執行請假、變更居住地的申請及審批制度。嚴格執行出入境報備登記制度。嚴格實行社矯人員分級管理、檔案管理。加強社矯人員日常監管,做到每月有自查、法定節日必查、敏感時段和重要時期嚴查。將社區矯正工作納入量化考評的重要內容,年初進行部署,季度一分析、半年一檢查,年終進行工作總結、點評、考核和表彰。積極引導社區服刑人員參加公益勞動,勞動次數及時長需達到規定要求,并同步錄入全省信息系統。制作《認罪服法接受矯正 回歸社會》教育視頻;分發《龍文區社區服刑人員手冊》;建立社區矯正教育燈箱展版。社矯人員報到時接受入矯教育,觀看教育視頻專題片和燈箱教育專欄,讓矯正人員對社區矯正過程有個初步了解,對端正矯正過程的識知起到促進作用。對于屢教不改的社區服刑人員,嚴格按照“兩高兩部”《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和《福建省社區矯正實施細則》及補充規定進行處理,體現社區矯正執法的嚴肅性。
三是提升水平。管理實現“三化”,社矯人員信息管理系統與人像指紋機成功對接,實現管理方式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區司法局和司法所對社區服刑人員的學習教育、社區服務、活動軌跡等進實時監督,實現“動態監管、監督到所、管控到人”;對新入矯的社矯人員除了按規定做好入矯宣告、人像指紋采集、入矯信息等錄入工作外,還做到了“五個一”:一是進行一次比較全面的情況調查。二是接受一次社區矯正相關內容教育;三是觀看一次社區矯正程序簡介展示;四是觀摩一次手機現場監控演示;工作人員進行手機現場監控演示,與矯正人員現場監控對話;五是進行一次矯正知識測試。入矯人員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必須進行一次開卷的矯正知識測試。區司法局對全區社區服刑人員信息錄入情況和定位手機監控情況每周進行通報,并將抽查情況列入季度綜治考評的主要內容。今年來,全省信息系統完善補錄龍文區率先達到100%。嚴格依據規定權限進行審核或審批,審批率達100%。設置公共電子圍欄率100%,完善越界報警等日常管理的提醒功能。借助平臺普法,借助管理平臺,每天發送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等法規、規章的短信,日日為社區服刑人員敲警鐘,使全區社區服刑人員進入無形的“電子圍墻”管理。2016年市司法局及龍文區抽查定位手機共計878人次,正常率865人,綜合正常率為98.5%。目前,5個司法所人臉識別指紋簽到考勤機全部正常啟用,社區服刑人員日常報告、公益勞動、學習教育等活動規范到位。突出監管重點,將職務犯罪、保外就醫、重新犯罪高風險人員作為重點管控對象。嚴格落實《福建省法定不批準出境人員通報備案實施辦法(試行)》的補充通知,積極開展社區服刑人員出國(境)報備工作,對本轄區內建檔列管的矯正人員統一填寫《法定不批準出境人員通報備案通知書》報公安部門錄入限制其出入境,通過專項備案工作,對所有在冊的矯正對象出入境情況實施建檔報備,通報備案率達100%。確保實時定位、準確跟蹤、有效監管,從源頭上防止了社區服刑人員出國出境等脫管現象的發生。加強檔案管理,嚴格落實社矯對象檔案一人一檔,建有紙質文檔和電子文檔。設立專門檔案柜,實行專人管理并定期對檔案進行檢查清點。嚴格遵守保密制度,有檔案信息的計算機單獨使用,除司法機關辦案需要或國家法律特別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查閱、復制、摘抄封存的檔案。實行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檔案保密封存管理制度。
四是幫扶到位。2012年以來先后投入80多萬元建成市級“中途之家”,承擔對全市社區服刑、刑釋解教人員中的“無親可投、無家可歸、無業可就”的“三無人員” 提供服務和幫助任務。在中途之家定期舉行社區矯正對象計算機、廚師、電焊、汽車維修、園藝等技能培訓,聘請職校、技校的教師進行授課,現已有 162名社矯人員參訓學習。建立2個公益勞動基地,即漳州市龍文區振松花卉合作社、漳州市龍文區西山水泥磚加工廠,多部門齊心合力積極為幫教人員尋找并提供過渡性就業崗位,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深受省、市有關部門和領導的好評。幫助因患有白血病暫予監外執行的社矯對象黃某順落實低保政策,經常對其進行走訪幫扶,逢年過節送上米面油慰問金等,2015年10月黃某順已順利解矯。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