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福州市糧食局主要工作進展及著力抓好的重點工作

2016-10-27 09:48:59     來源:     編輯:bj001    

一、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進展情況

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2月17日,我市出臺《福州市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由糧食局、農業局、發改委會同市有關部門組成考核組,負責具體實施。堅持年度考核與平時監督檢查相結合,監督檢查結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考核評價體系。年度考核結果進行通報,并由市委組織部作為對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有利于推進和保障糧食安全責任制的落實,確保糧食安全。

二、糧庫建設進展情況

(一)縣(市、區)中心糧庫建設情況

新建儲備糧庫項目共涉及7個縣(市)1個區,總投資約5.2億元,總倉容30.59萬噸。具體情況如下:

1、已完工項目3個,建成倉容5.79萬噸。分別是:閩清縣1.25萬噸、馬尾區3.99萬噸、連江縣(一期)0.55萬噸。

2、已開工項目5個,擬建倉容20.65萬噸。分別是:閩侯縣4萬噸、羅源縣3.4萬噸、福清市7.15萬噸、長樂市5萬噸、永泰縣1.1萬噸。2017年底前可按時完工。

3、未開工項目1個,連江縣(二期)糧庫項目擬建倉容4.15萬噸,爭取10月動工。

(二)“危倉老庫”維修改造情況

“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共7個庫點(市級4個,縣級3個),維修總倉容26.6萬噸,總投資1562萬元。其中,省級以上補助資金873萬元,市(縣)配套資金425萬元,企業自籌264萬元,資金到位。現已完成維修倉容10.9萬噸,完成投資額817萬元,占總投資52.3%。市級4個庫點、連江縣按進度推進,可按時完成;閩清縣預計11月底完成;福清市年底完成。

(三)市區糧庫遷建情況

1、東郊糧庫、禾福中心油庫遷建連江,用地分別為296.4畝、70畝,林地規劃及用地規劃調整已批復。由于該地塊涉及福州新區規劃,處于限建范圍,用途待確認。

2、洪山糧庫遷建閩侯,用地65畝,現已完成項目生態林和農轉用報批手續。因涉及整村搬遷難度大,目前,尚未交地。

三、儲備糧管理及增儲情況

開展市、縣兩級儲備糧庫存檢查,共檢查51個庫點,227座倉厫,檢查結果顯示,我市地方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管理規范。針對檢查發現有些糧庫基礎薄弱、不夠規范等問題,制定全市倉儲管理統一規范,加強落實整改,提高管理水平。省政府下達我市4萬噸增儲任務,現已到位2.317萬噸,其中,市級增儲2萬噸已到位;縣級2萬噸,已到位0.317萬噸(其中:羅源0.2萬噸、福清0.117萬噸),未到位1.683萬噸(其中:福清0.983萬噸、閩清0.1萬噸、閩侯0.5萬噸、長樂0.1萬噸),于年底到位。

四、糧食產業發展情況

糧食加工業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集群發展。現有15家企業獲得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12家企業獲得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納入統計的米、面、油、飼料加工企業50家,其中,大米加工企業22家,日生產大米能力3156噸;小麥粉加工企業7家,日生產面粉能力1293噸(目前企業嚴重虧損,陷入停產半停產困境,新東方面粉公司日產300噸已倒閉);油脂加工企業8家,日生產油料能力5729噸;飼料加工企業13家,日生產飼料能力6274噸。大米加工企業日處理稻谷能力200噸-300噸的4家、300噸以上的6家,市面粉公司新建成儲備倉容10萬噸、生產線日處理小麥能力400噸,福建紅冠面粉工業有限公司引進“智能碼垛機器人系統”等。糧食批發市場新一輪招商工作順利完成,低溫倉建設加快,2015年實現交易數量達165萬噸。

五、存在主要問題

(一)糧食自給率低,產需缺口大;儲備規模與加工能力不相匹配,無法實現儲備糧“儲得進、管得好、調得動、用得上”;(二)糧食企業總體實力不強,經營管理粗放,尤其是加工轉化能力弱;(三)國有企業主業經營不夠突出,自有資金沉淀閑置嚴重,缺乏居安思危意識,存在得過且過現象。其根源是企業體制機制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必須認真加以解決。

六、著力抓好的幾項重點工作

(一)突出發展糧油主業,推進企業“錯位發展”。發揮福州米廠“稻花香”大米品牌優勢,集中力量開展“稻花香”省著名商標的維權工作,正在申請全國馳名商標,利用品牌效應,深化產銷協作,籌備成立“福州市稻花香米業有限公司”,做大做強大米主業。加快推進市面粉公司新建日處理400噸生產線啟動投產,重塑“茉莉花”面粉品牌。傾力打造禾盛連鎖“放心糧店”,現已運營17家“禾盛糧店”,深受市民歡迎,充分利用國有良好信譽和質量信賴可靠優勢,擴大經營規模,優化便利服務,致力發展禾盛糧油連鎖產業,提高糧油市場占有率。

(二)鼓勵引導重點骨干加工企業發展,補加工“短板”,夯實糧食產業基礎。努力在糧食流通產業布局、政策協調引導支持,推進科技研發創新,現代糧食物流建設,創立知名商標品牌,增強企業發展實力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從增強應急加工能力、完善安全保障體系的高度,推行政府與企業簽訂糧食安全戰略協議,建立協作緊密、運轉順暢、調控有力的保障機制。

(三)加強國有資產統籌管理,抓好資產拆遷安置和重大項目建設的統一協調,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已成立“清產核資”、“房產拆遷”、“糧庫建設”三個工作領導小組,摸清資產狀況,規范拆遷安置,統籌項目規劃,加大協調力度,整合優勢資源,筑牢實業基礎,守住經營陣地,充分發揮資產運營效益。征得市政府原則同意,將利用市糧食運輸公司整體搬遷機會,采取就地回購安置辦法,努力保全和提升資產運營效益。

(四)推進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企業體制機制,切實改變依靠政策補貼、房租收入的狀況,發揮資金使用效益,推行企業利潤與職工收入績效掛勾,推進企業開拓經營,參與市場競爭,提高經濟效益。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和先進管理經驗,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經營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防止利用尋租空間出現利益輸送,為推進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機制保障。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