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援助 順民意服務
——詔安縣司法局以“1+5”工作法打造法律服務民生工程
記者 洪凌霄 通訊員 陳月敏
“我們要以‘1+5’工作法為主抓手,打造法律服務民生工程,組建一支具有法律專業特長的法律服務隊,著重抓好五項工作,保障法律服務優質化。”2016年初,在詔安縣全年司法行政工作會上,縣司法局副局長謝月英就全縣法律工作作出部署。
在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眼中,“1+5”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呢?他們該如何更好地做好法律服務?
“‘1+5’工作法主要包括組建一支具有法律專業特長的法律服務隊,抓好降低援助門檻、強化專業團隊監管、暢通服務渠道、強化良性互動、搭建普法宣傳平臺等五項工作,保障法律服務優質。”謝月英對法律服務民生工作如數家珍。她告訴記者,在現有的社會背景下,眾多弱勢群體必須得到有力的法律支撐和支持,才能夠在正確的程序與途徑上,通過正確的方式來取得滿意的訴求結果。而這,也是詔安縣所有法律工作者為之努力的。
完善機制
確保法律服務有效
詔安縣某生物公司原員工余某在上班時間摔傷,導致左腳跟粉碎性骨折。因余某不服公司的賠償方案,遂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但仍不服其結果。詔安縣司法局在一次與民政、勞動等單位召開聯席會議時發現該糾紛,立即為其申請免除經濟審查并指派律師實施法律援助,最終為余某爭取了13萬多元的賠償。
迅速及時的法律援助,離不開該局與相關單位的良性互動。為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該局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并建成法律援助縣、鄉(鎮)、村三級網絡,做到法律服務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同時,完善律師與法官、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良性互動機制,出臺下發《進一步加強法律服務監管工作的意見》,加強對律師隊伍的監管。此外,該局還及時向相關部門和律師團隊反饋在法律服務工作中的經驗和典型案例,通過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大大提升了法律服務質量。
據統計,今年以來,該縣律師參與接訪辦理涉法涉訴案件46人次,參與辦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14件;參與調解案件10件并成功化解8件,代理信訪訴訟案件2件,已息訪息訴案件9件。
暢通渠道
擴大法援覆蓋領域
7月13日,受援人沈某將上題“為民排憂 情系百姓”字樣的錦旗送到詔安縣法律援助中心黃主任與朝華律師事務所高律師手中。原來,沈某遭遇車禍后,治療過程中對方卻只支付了部分醫藥費。該局知悉后,立即聯系法援中心受理沈某的援助申請,并指派高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最后幫其拿到了79230元的賠償款。
及時、到位的援助,得益于該局著力組建的專業化法律援助團隊。為了降低法援門檻,該局通過爭取保障法律援助經費,實現法律援助覆蓋人群從低保群體拓展到低收入人群,將目標從保障貧弱群眾的基本生存權轉變到保障他們的“體面生活權”。同時,把涉及勞動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藥品、教育醫療、環境保護等與民生緊密相聯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服務領域,積極主動提供專業化法律援助。把全縣律師發動起來,共同維護、服務好該縣的法治環境,實現法律援助零距離服務困難群眾。
此外,該局還堅持“以人為本”,加大便民法律服務力度,特別是實現特殊群體的法律服務。進法律援助窗口進駐行政服務中心和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設立看守所援助站、職工援助站、婦女維權援助站、軍人軍醫法律援助站等,完善特殊群體援助工作制度,實現和諧共進。
主動作為
搭建普法宣傳平臺
當今社會信息科技高度發達,由此衍生的新媒體時代推動著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發生著深刻變化。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增強法治宣傳的針對性,提高法治宣傳的實效性,成了法律宣傳必不可少的途徑。
為此,今年以來,詔安縣司法局特別開通“詔安普法”微信公眾號進行法律知識傳播。把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宣傳同典型案例分析結合,用以案說法、動漫、有獎競答等形式進行普法宣傳,力求讓群眾聽得懂、看得明白。據統計,目前已經運營82期,發布文章近300篇,閱讀量達51535人次。
“普法宣傳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必須主動作為。”謝月英告訴記者,該局正積極拓展普法新平臺,通過主動介入“三下鄉”、重大節假日以及部門法規宣傳日等活動,加大“法律六進”宣傳力度,深入開展普法宣傳。
法律服務46場次,接受法律咨詢2400多人次,解答法律問題955條;代寫法律文書230多份,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17件,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417條;化解各種矛盾和糾紛1279件,為當事人挽回損失250多萬元……自今年開展法律服務優質化以來,詔安縣司法局向人民群眾提交了一份頗為出色的答卷。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