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武夷形象 我為雙世遺添光彩大討論

2016-11-11 15:24:53     來源:     編輯:bj001    

吳必虎(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多方位提升武夷山旅游。

注重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對于景區整改提升非常貼切。景區要出彩,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自然景觀外,動線設計、業態布局、服務管理都是景區品質的具體體現,在整改提升過程中,需注重細節,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出現。在基礎建設整改中,施工前設計方案的細節論證,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提示牌設置,以及施工結束后的管線入地、外立面美化等;在標識系統整改中,標識牌設置位置的合理性、標識牌材料有無破損、導覽圖上信息公布是否齊全、公共信息符號使用是否準確等;在服務質量提升中,制度、管理人員信息上墻、培訓及其他管理痕跡臺賬匯編、服務人員形象統一規范、以及建立常態化監督考核機制等。

實施全域旅游戰略。旅游業是武夷山市重要的支柱性產業,自1979年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區起,先后獲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首批國家5A級景區等殊榮,為武夷山市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旅游業從單純以傳統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觀光型旅游已經在向以旅游業為優勢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全社會共同參與,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游發展理念和模式轉變的時代,武夷山市的全域旅游發展步伐對風景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

為此要做好全城旅游發展規劃引領。沖破傳統的、局限的旅游資源觀,以城市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思維重新定義和評價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資源優勢,轉變對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資源依賴性。編制以旅游發展為核心、統籌考慮與之相配套的城鄉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性旅游規劃,引領旅游產業要素和服務要素綜合配套為支撐,使全域旅游從核心景區延伸擴展到全市,推進旅游目的地的整體建設。

景區營銷向城市營銷跨越。構建大營銷格局,加強武夷山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整體推廣、旅游精品線路策劃包裝、重要節會賽事營銷、影視綜藝節目合作,積極與知名旅游網站、主要旅行社共建協作。策劃開展多樣性旅游主題活動,積極運用新媒體,加強互聯網營銷,形成全民宣傳、全民參與的大營銷格局。

加強改革創新,增強發展活力。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撐,在現有資源條件下,實現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山市旅游目的地的奮起直追,就要積極創新,鼓勵企業、社會資本參與全城旅游項目建設,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吸引、整合各方資金,共同建設全域旅游。

活化景區旅游產品。尋求特色是每一個旅游景區發展過程中思考的核心內容之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的特色在于自然和文化資源的高度融合,其中以世界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儒釋道三教建筑和遺址、武夷巖茶等為代表的旅游資源是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最大的亮點,需作為引領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旅游發展的品牌產品打造。作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的旅游產品開發應以保護為前提,以體驗為導向,提高社區參與的機會。傳統產品注重深度挖掘,突出品牌;新產品注重品位提高,建設精品。

依托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旅游產品基礎,利用后儒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茶文化、養生文化、森林植被、河流山川等各種資源進行特色開發,圍繞“自然、文化”兩大資源特色,打造以“運動休閑、自然生態、品茗養生、文化體驗”為主體的武夷山系列產品體系。

一是運動休閑產品。以景區內五條慢游道路線和各景點道路沿線為載體,面向運動、探險群體,開發山地徒步、山地騎行、山地露營、山間探秘、古道修學系列產品。二是自然生態產品。將擁有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聯合國“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作為核心品牌吸引力,依托景區內眾多森林及生物資源,面向本地及周邊進程市場客源,開發以環境教育、生態科考為主題的自然生態旅游產品。三是品茗養生產品。結合武夷山被全國老齡委命名的“中華不老城”及大紅袍、金駿眉等知名度,設計以茶道體驗、茶養生、森林養生、山地慢游為主題的品茗養生產品。四是文化體驗產品。依托景區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實地參觀講解、影視展播、親身體驗、VR體驗等方式,開發后儒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體驗產品。

周作明(旅游專家):把“野導”列入不誠信名單

導游從業人員對武夷山旅游業發展十分重要,他們是游客落地武夷山后第一個接觸到的城市代表,他們的能力、素質、業務水平等直接影響武夷山的旅游形象。 "野導"之危害不言而喻,"野導"的整治還是要堵疏結合,有堵有疏。

"疏"的方面,首先是加強教育宣傳,這一段開展的全市"大討論"就很好,要讓全社會包括"野導"本身都深刻認識到"野導"的危害。"野導"最大特點就是流向非旅游區的邊緣地帶尋機攬客,不僅損害了游客的正當權益,還擾亂了正常的旅游秩序,更存在著一定的人身安全隱患。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微信、微博等,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游客不要接受路邊招攬旅游或貪圖便宜隨"野導"游覽,謹防受騙。"疏"的方面,還要讓一部分"野導"有出路。"野導"普遍文化素質低,可以針對這些實際情況,通過簡單考試吸收為"向導員"、"講解員"之類,解決一部分"野導"合法就業,促使導游行業正規化、標準化。當然要對這些"向導員"、"講解員"進行嚴格的教育培訓管理,能對武夷山進行準確的解讀。

"堵"的方面,就是要加強監管,嚴厲打擊,沒有捷徑可走。對相關的多發區域加大巡查管控力度,采取沿路巡查、重點路段排查、重點區域守候等方式,發現一起就打擊一起。打擊力度要加大,使其得不償失,不敢再犯。"野導"往往會誘騙游客,涉及到了誠信問題,是失信行為。對于"野導",不僅打擊,還要列入不誠信名單,公之于眾,使之受導輿論監督。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