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大學城檢察室及未檢科與在福州高新區南嶼鎮一所小學就讀的女孩小清(化名)結對子,提供長期幫助。縣人民檢察院未檢部門還聯合該院控申部門,一同向小清提供學習、生活幫助,并司法救助5萬元(如圖)。據悉,這是縣檢察院開展未檢工作的一個縮影。為加強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今年縣人民檢察院還聯合縣教育局、司法局等部門舉辦為期3年的“法治進校園”全縣巡講活動,為未成年人撐起一片“法治藍天”。
小清今年9歲,出生于永泰縣山區一個貧困家庭。幾年前,她的母親棄家而去。2013年的一個晚上,燒炭取暖的爺爺奶奶和妹妹,在睡夢中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2014年,靠當摩的司機養家糊口的父親陳某因載客與他人發生口角,被毆打頭部造成重傷,在醫院花了20多萬元醫療費后,呈植物人狀態。去年11月,陳某離開了人世。小清的大伯主動擔任她的監護人,但因為此前為弟弟籌集醫療費和治喪,欠下10多萬元外債,舉步維艱。
在陳某被故意傷害案審查起訴時,縣人民檢察院向小清伸出了溫暖的手,告知可以申請國家司法救助。縣人民檢察院控申部門經向小清戶籍所在地鄉鎮、村委及相關部門核實,查明小清的實際情況,最終決定司法救助5萬元。
去年,大學城檢察室和未成年人案件檢察科掛牌成立,實行合署辦公,一套人員兩塊牌子。成立后,閩侯縣人民檢察院在大學城檢察室的5層、6層開辟了“青少年維權警示教育基地”,面積約500平方米,融合了聲、光、電、影等多種表現形式,還布設了豐富的警示案例。教育基地分為序廳、知法懂法、前車之鑒、自我保護、自勉自勵、閩侯未檢工作等六個展區,涵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本知識。教育基地內還設有“檢察官微講堂”,一來檢察官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講座,二來可以邀請高校教授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法學理論與法律實務研討。大學城檢察室與高校、縣教育局等簽訂師生輪訓協議。自去年9月警示教育基地投入使用以來,共接待20批1500人次師生參觀,其中中小學15批1200人次、高校5批300人次。
為了擴大法治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今年縣人民檢察院聯合縣教育局、司法局等部門舉辦為期3年的“法治進校園”全縣巡講活動。活動期間,縣人民檢察院將全縣中小學(含中職學校)納入巡講范圍,確保每所學校開展一次以上“三個一”活動,即一場法治講座、一場國旗下講話、一場法治夏令營。
同時,針對小學、中學、大學三個階段學生的特點,制作側重點不同的精品巡講課件。通過制作50余面移動展板,將大學城檢察室的警示教育基地內容搬進校園,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未檢工作就是秉承“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理念,依托未檢科、大學城檢察室、警示教育基地三位一體,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雙向保護,打造一種有溫度的未檢工作,簡稱‘321模式’。”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黃兆茀表示,“今后該院還將在大學城檢察室青少年維權警示教育基地的基礎上,把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設與巡講活動相結合,通過輸出內容和模式,與轄區內的學校共建法治教育分基地,形成網絡化,提高受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3年內,將建立15個法治教育分基地,確保每個鄉鎮至少有一個分基地,并輻射周邊學校。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