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閩侯。 資料圖片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閩侯縣城。 陳建鋆 攝
今年七月中旬,國家環保部考核組,對我縣創建國家生態縣進行考核。考核組通過對照國家環保部制定的生態縣建設5項基本條件和22項指標,進行實地檢查,我縣經檢查考核均達標,一致同意我縣通過生態縣考核驗收。這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民生大福祉、大紅利的消息一傳出,我縣廣大干部群眾歡欣鼓舞。
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引領創建行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連續對生態文明建設做出部署,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我縣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緊緊圍繞實現“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目標,堅持把創建國家生態縣作為彰顯生態特色,建設美麗閩侯的重要舉措。把生態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并貫穿全過程。全縣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干部,深入基層調研,科學編制“閩侯生態縣建設規劃”,制定《開展“生態縣、生態鄉鎮、生態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創建工作目標任務及要求,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規定,將生態縣建設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內容,每年與縣直有關部門、各鄉鎮(街道),簽訂環保目標責任書,明確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鄉鎮(街道)的屬地責任和企業的主體責任,把創建工作的任務分解到崗到人,層層落實,確保創建工作取得實效。同時,廣泛深入宣傳生態知識,提高全民生態創建的意識,營造人人關心、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
踐行綠色發展,拓展創建內涵。我縣堅定不移地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環境保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CDP。重點抓集約現代工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促進工業企業集中布點,集中整治,集中控污,達標排放,確保綠色發展。嚴把環保準入關,杜絕高能耗和有污染的項目落地,清理、淘汰落后產能,實現單位CDP能耗逐年遞減,充分利用我縣生態文明的天然優勢,加快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提高農業效益,扎實推進綠色農產品基地和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快以商貿、物流、特色旅游、文化創意等產品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建立青口、南通、荊溪三大物流片區,發展壯大海峽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心,海峽汽車文化廣場等,打響文化、溫泉、山水、鄉村游四大旅游品牌,不斷完善十八重溪、旗山、三疊井等景區服務設施,推進五虎山國家森林公園深度開發和“中國根雕之鄉”上街根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加強精細化管理,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要求,我縣著重從水、氣、聲及固廢等領域,加強精細化管理,深化森林生態保護,推進城鄉一體化工程建設,著力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同時,突出內河水網、公共綠地、沿江沿路景觀規劃設計,打造“山環城、林漫城,水繞城”的總體格局,提升城鎮品味。農村則突出田園風光、文化特色、美麗新農村,建設我縣特色的精品文化村,生態宜居村。倡導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推廣使用節能技術和科技新產品,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建立健全機制,推進國家生態縣建設長效工作體系。為創建國家生態縣,我縣成立了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生態創建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縣生態創建工作,縣委、縣政府定期召開常委會、常務會,研究生態創建工作,及時協調解決生態創建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縣環保局設立生態科,負責創建工作的技術指導和日常工作;各鄉鎮(街道)設立環保站,配備干部,形成“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監督,各部門各司其職,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全社會參與”的創建工作格局和縣、鄉鎮(街道)、村三組創建工作網絡。為推動生態創建工作,我縣及時對創建工作進行跟蹤檢查,揚長避短,及時補齊短板,嚴格兌現獎懲,對創建工作不力的責任干部嚴格問責追究。此外,我縣還加大財政投入,2011年以來,我縣除了每年都安排專項資金外,還多渠道籌資,形成“政府主導,市場撬動,向上爭取,社會參與”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有效保障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通過創建生態縣建設,我縣廣大干部群眾,踐行了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有了更強的歸屬感、獲得感。“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深入人心。全縣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環保設施日趨完善,生態經濟快速發展。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8.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6%,人均公共綠化面積32.03平方米,城鎮污水處理率達80.90%,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4.3%,工業固廢處理率達100%;空氣質量達國家Ⅱ級標準;飲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4.2分貝,城區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為67.5分貝,12個鄉鎮(街道)成功創建國家生態鄉鎮,創建率80%,全縣公眾環境滿意率不斷攀升……綜觀我縣創建國家生態縣的成績,可喜可賀,值得點贊。
我深信,我縣將繼續鞏固擴大國家級生態縣創建成果,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提升美麗閩侯的“顏值”和“氣質”,打造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全力建設縣強民富、創新創業,生態宜居,幸福和諧的新閩侯。(閩侯縣)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