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火熱之下,由此延伸出的票務銷售模式創新、衍生品經濟、衍生活動經濟、附屬全球旅行產品等,逐漸成為現場文化產業的“藍海”部分。以對粉絲最重要的票務為例,目前,主辦方和大型票務公司主導的票務銷售模式正在被悄悄撬動,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粉絲在“買單”的同時,要求有更多主動權、方便和服務,除了劇目本身的質量外,粉絲群的主動選擇很可能決定一個劇目的“擱淺夭折”或是“久演不謝”,決定內容的發展走向或劇中人的命運未來。西十區創始人及CEO李明偉認為,聚攏粉絲并為粉絲提供良好體驗和服務的平臺,將在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有望在此基礎上打造新的中國文化地標。
“平時西十區每天大概有50-150個演出、賽事和休閑娛樂活動在售票,最多的時候將近3000個演出,非常可觀,現場文化市場的繁榮可見一斑。”西十區副總經理候奕奕介紹,“我們觀察發現,目前每天約有1000單交易,票價差距很大,但平均一張也有大幾百元了。”票務是西十區目前的主要板塊,也是打造文化地標理想的切入口。不同于傳統的票務公司和主辦方發售票務,西十區平臺上既有機構售票,也有個人售票,有時候粉絲買了票臨時有事去不了,也可以拿來轉手交易,在這里打破了票務單向流動的模式。但也有人質疑,這跟“黃牛”上網賣票有啥區別?票有保障嗎?其實,西十區從一開始就做好了“風控”——保證金制度,假如要賣票,就一定要交足保證金,保證買方拿到真實有效的票,沒有票要給買方一定賠付,售假票后果更嚴重,會被罰被封。“西十區不會出現標低票價但沒票的騙局或虛假繁榮。”候奕奕說,“一張好票應該有個好歸宿。”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十區的開放性,以新近推出的“求票”功能為例,就像滴滴打車一樣,網友提交求票信息后會“一呼百應”,不同的供票商和個人來競價。在中意的演出下,也會看到西十區全網的比價賣方,比如,十月五月天上海站的演出有940多個賣家比價,張學友上海站的演唱會有近400個賣家,陳奕迅北京站演唱會有130余個賣家……另外,西十區還可以淘到三天內演出的尾票,大大降低了在演出場所門口臨時從“黃牛”處買到假票的風險。很多常常看演出和比賽的忠粉就說了,“沒辦法選座的賣票系統都是耍流氓”,西十區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所有票品的信息都必須真實。
目前,西十區的合作方列表上,東方票務、永樂、大麥、格瓦拉、微票等赫然在目,票務系統互相連通,票源較充足,“永樂和大麥目前已將發展重點向上游轉移,投資參與劇目創作,我們可以有效承接票務市場的份額,更細致地服務粉絲。”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