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參加了在深圳金蝶軟件園的一個管理會計峰會,參會的有管理會計界的泰斗人物清華大學的于增彪教授,還有來自奧美、中興、廣東電信、廣州地鐵等企業的財務高管。現場大概有600多人。
整場聽下來的一個切身感受就是,管理會計的大潮已經涌起來了。
(一)管理會計并非是全新概念
其實在中國,管理會計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早在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管理會計的概念就已傳入中國。
但那時“全球化”還遠未到來,中國現代意義上的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戰略規劃全憑領導一人的決斷,會計所起的作用更多是對以往發生的財務變化的記錄和呈現,打的快、算的準的就被稱為業務骨干。
盡管后來大家都開始使用計算器,但仍是一紙一筆的手工記賬,所以那時的會計又被稱之為“賬房先生”。
可以說,由于時代原因,盡管管理會計的理念早已存在,但很長一段時間在我國并未受到普遍重視,它的發芽、成長,一直等待著所生土壤和大氣候的變化。
(二)管理會計到來的真正拐點
人們常常將管理會計春天的到來,歸結在樓繼偉部長自2013年3月上任以來,多次發表講話強力推行管理會計,并接連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來支持落地。
而我卻認為這是“果”,而并未“因”。
管理會計得到“寵愛”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的到來,以及中國經濟的變革讓中國企業感受到了在財務架構、財務制度、財務流程、財務決策等各方面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性,以及中國互聯網的興盛,促進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這種全新財務模式的產生,使得財務流程和組織模式發生重大變化。
翻看一下樓部長的簡歷,其2008年7月—2013年3月,任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可以說將近5年的時間里,樓繼偉部長身處在“全球化”浪潮的前線,怎會看不到這些變化的發生。而且伴隨“一帶一路”、“走出去”等國家戰略的實施,需要越來越多具備全球視野的財務人員,能夠在這種大背景之下發揮重要作用。
正是基于對這些變化的敏銳洞察,才使得樓部長如此重視管理會計的推進,才會讓管理會計再次“拋頭露面”,就受到了產、學、研、媒的大力跟進和推崇。
(三)管理會計正成為流行風潮
此次峰會上,結識了來自廣東溫氏食品集團一個下屬子公司的財務總監陳興,他是特意來參加峰會的,會議結束就報名了主辦方優財的CMA培訓班。
我問他緣由,他說,這兩年公司一直在籌備整體上市,自己在實際工作中也越來越意識到財務轉型問題的嚴峻性,但日常被工作牽扯太多精力,一直沒能行動,這次峰會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壓迫”,再不學就真的跟不上形勢了,所以就報了名。
是的,越來越多像陳興這樣的財務高管,意識到了當今財務工作正在朝著無紙化、智能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財務基礎性工作正在被替代,據美國NPR發布了一份特別的報告,未來20年,會計師和審計員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高達93.5%。
但與此同時,管理會計的工作,如財務預測、財務分析、財務決策支持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烈。
僅據筆者觀察,目前已有中國銀行、強生、兵裝集團、平安集團、威高集團、長安汽車、中國農發行、中民族證券、北汽福田、卡特彼勒、統一、雀巢、聯想、用友、新東方等企業等百余家一流企業開展管理會計的內部培訓。平安集團、兵裝集團、威高集團等更是將CMA作為晉升財務高管的衡量標準。
峰會結束走出會場,看到許多參會的財務人里三層外三層的圍著主辦方的展臺咨詢,這里面許多人還是首次接觸到管理會計,但其對財務未來場景的諸多思考想必也是早有預料。
既然管理會計的大潮已經涌起來了,那就讓我們用全新的理念、開放的心態、積極的行動迎接財務領域的這場巨大變革吧。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