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公布第四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福建有104個村莊入選,其中,三明有8個縣(市、區)的14個村莊入選,分別是三元區1個、明溪縣1個、寧化縣1個、大田縣4個、尤溪縣3個、沙縣1個、將樂縣1個、永安市2個。
據介紹,中國傳統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所建,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筑環境、建筑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
近年來,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啟動中國傳統村落調查申報工作以來,三明市共有34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此次,三明市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14個村莊, 下一步,三明市將推進14個入選村莊建立中國傳統村落檔案、編制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和探索開展保護性修復試點等基礎性工作,加大保護傳統村落和民居力度。
附:三明市新入選中國傳統村落14個村莊
龍安古村落位于三元區莘口鎮龍泉村,離市區約25公里,始建于明代,至今有600多年歷史。村落建在海拔750多米的半山腰上,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遠遠望去恰似“布達拉宮”,古村落保存的完整性及所具備的建筑藝術為三明地區所罕見,其中以“凝秀堂”、“瑞光堂”、“崇德祠”、“李氏宗祠”等古建筑最具考古觀賞價值。該村2015年被評為福建省鄉村旅游特色村,今年又被列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之一。
苧畬村坐落于明溪縣夏坊鄉,古村四面環山,是閩中地區山地紅色古村的典型代表。苧畬村85%的村民姓夏,相傳夏氏從邵武輾轉播遷到苧畬,所居雖偏僻,卻古風綿柔,以孝道為后人稱頌,被記載于《明溪縣志》。在苧畬村部,并排兩根聳立挺拔的牌坊基座,這是清代乾隆年間兩位恩貢的榮耀——夏鳴皋、夏國梁,在前后年接踵成為太學生。在清代,這里曾出現一批文武官吏:雍正年間,有夏佐虞任甘肅平涼、鎮原等縣典史,夏標任永安千總;嘉慶年間,有夏有功任臺灣中營外委把總;光緒年間,有夏輝先榮為歲貢。在美麗的山水之間,客家的耕讀文化代代相傳,哺育著敦厚、靈秀的有為才俊。
延祥村是寧化縣泉上鎮最邊遠的高山行政村,地處寧化、清流、明溪三縣邊緣的交界處,距鎮區15公里,總面積41.25平方公里。延祥村東連清流縣林畬鄉,南鄰清流縣嵩溪鄉,東北接明溪縣蓋洋鄉。四面崇山峻嶺,東有文塔山,南有九龍寨,西有蓮花掌,北有貴人峰、酒壇寨。奇峰挺秀,中間平坦,是個山間小盆地,海拔690米。
建國村位于大田縣建設鎮境內,俗稱“六堡”,位于建設鎮西南部,省道“306”線貫穿境內,毗鄰太華鎮,永安市青水鄉。建國村的琵琶堡始于清咸豐五年,依小山山形而建,因形似琵琶,俗稱琵琶堡。該建筑沿襲傳統建筑中軸對稱,頗具端莊嚴謹的特點,內在建構有顯著的地方建筑風格。該建筑早于永安的安貞堡,具有較豐富的歷史人文價值。
大田縣華興鄉杞溪村,村莊古老,居住陳姓人口七八百人,村有一橋,名通駟橋,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亭閣重檐,為歇山式木結構建筑。1980年改為石拱亭閣建筑。通駟橋,橋亭飛檐斗拱,往橋亭正中相疊而來,波瀾有致,中為八卦圖,整個亭頂有木皆雕刻,古典人物、花鳥蟲魚,龍飛鳳舞,雕工精細,栩栩如生。這里,曾是德化通往大田湖美、梅山以及鄰縣尤溪的官道,四馬并行,可見當年的驛道繁忙。難得的是,杞溪村雖小,卻還有與通駟橋同年代的古屋數座,村干部介紹:整個村明清時期建筑的房屋有15幢,曾有廈大教授帶學生到該村考察。
張坑村受大田縣管轄、位于吳山鄉東北角,北與屏山鄉交接,南和濟陽鄉相鄰,離吳山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張坑村空氣清新,山清水秀,歷史悠久。適合城市里的人來體驗生活,度假,養身。夏天避暑最佳選擇。
香坪村位于大田梅山鄉的東南部,東與尤溪、德化交界,南與湖美毗鄰,西與黎坑隔河相望,北與沈口、雄峰接壤,是街面庫區移民村之一,距街面水庫香坪庫灣僅7公里。人稱香坪有“三奇”,其一是蓮花井,據說,蓮花井的作用很大,長期食洗井水的女孩,皮膚細膩光滑,容顏嬌美。冬暖夏涼,傳說有預測人的運道財氣之功效,從此芳名流傳,有到香坪的人必看蓮花井。奇之二是祠堂夏園坊的后花臺有一塊巨石,人稱這是出米石,石中央有個三指寬的小洞。出米石遺址是游人觀賞的好景點。奇之三是村里有座長園堂,很久以前,房子的后角柱會流出油來。
浮洋村位于尤溪縣洋中鎮的西南,武洋,是浮洋村的一個自然村。村里的生態林,滿眼綠色,有如一幅幅畫。迎龍燈是該村主要民俗,每年春節過后從初四到元宵節是小鎮最熱鬧的時候,用這種形式祈禱神龍來年風調雨順。
新坑村地處尤溪縣西城鎮的西部偏南方向,海拔450多米,距鎮政府所在地35公里。新坑村留存的100多年到500多年的傳統鄉土木結構民居建筑多達50余棟,民居建筑古色古香,歷史悠久,傳承有序,不見一點現代雕琢的痕跡。
黃林村位于尤溪縣湯川鄉,因黃林兩姓人口居多而得名。黃林村現留有清代建筑兩處。村落中各氏祠堂、古路、民謠、山歌、廟會、龍舞交融出村落獨特的魅力。“崇福宮”又名“夫人宮”位于村部左角上方,于大清乾隆四十八年擴建,神廟完整,至今有340多年之久。
水美村位于沙縣鳳崗東南部,東至沙溪河,南至芽垅山脊與井后村相鄰,西至三姑村三姑嶺,北至金山中際路與垅東村相鄰,主村海拔203米,土地總面積約7.77平方公里。
居住主村水美的121戶415人村民中,始自乾隆三十九年從安溪縣蓬萊鎮嶺美村前來落戶的張姓人氏后裔約占85%,其先祖在水美分別于嘉慶十四年、清同治元年、清咸豐八年分別建有三座土堡,其中“雙元”、“雙興”兩土堡規模較大仍保存完好,分別占地17畝和13畝,外以高厚土墻護衛,氣勢較宏偉,結構也較獨特,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肖坊村坐落于將樂縣大源鄉蜿蜒的肖坊溪畔。俯瞰村莊,村后山體南高北低呈南山環抱狀。平坦谷地上,村子里的一座座門庭,如同律動在溪流玉帶上的音符。疊嶂的山巒,與分布有序的古街、古巷、古圳、古厝,形成“點與線、線與面”相互映襯、相輔相成的整體,規模盡顯。一排排鵝卵石在裊裊升騰的炊煙下延伸,寫不盡的濃濃鄉愁。
洋峰位于永安市貢川鎮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地,在古代無疑是得天獨厚的世外桃源,所以吸引不少姓氏來此定居。歷史悠久的洋峰,早在唐代已有居民,并逐漸形成村落。相傳楊姓是最早開發洋峰的,宋以后此族外遷。(作者:三明市旅游局 文/謝雪梅 圖/資料圖)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