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節能低碳技術裝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新能源應用比例。深入推進流程工業系統節能改造,在鋼鐵、石油和化工、建材、有色金屬和造紙等行業推進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重點推廣原料優化、能源梯級利用、可循環、流程再造等系統優化工藝技術,推進中低品位余熱余壓發電、制冷、供熱及循環利用。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至2017年底現役燃煤發電機組節能升級改造后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時。推進工業用能低碳化,積極使用新能源,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大力建設廠區、園區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電網。實施能效提升工程,在水泥、鋼鐵、建陶、造紙、印染等重點行業開展能效對標。
二、實施生產過程清潔化改造。推進閩江、九龍江、敖江等重點流域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加強重點工業行業清潔生產,大幅削減工業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實施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以工業爐窯、煤化工、工業鍋爐等工業用煤領域為重點,圍繞削減煤炭消耗量、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標,推動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實施汞削減、高毒農藥替代等清潔生產重點工程,鼓勵電石法聚氯乙烯、溫度計和體溫計、廢汞觸媒及含汞廢渣回收利用等企業,采用成熟、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技術實施改造,實現大幅削減汞使用量和回收汞資源;通過采用低毒農藥產品對原高毒農藥產品進行替代生產,或對原工藝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實現大幅削減有毒有害物質產生量。綜合運用工藝技術、環保、能耗、安全和質量等標準,建立化解過剩產能機制,淘汰污染重、排放高、有毒有害的落后產品、工藝、技術和裝備等。
三、實施水資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大力推廣工業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對化工、鋼鐵、造紙、印染、飲料等高耗水行業實施改造,開展企業水平衡測試,加強工業用水定額和計劃管理,建立完善取水、用水計量體系,提高企業用水效率,控制工業用水總量,減少污水排放。實施水效領跑者行動,從火力發電、鋼鐵、紡織印染、造紙、石油煉制、化工等行業中,選擇技術水平先進、用水效率領先的企業實施引領行動;總結水效領跑者的最佳實踐,鼓勵企業開展水效對標活動,廣泛開展節水技術、標準、管理體系培訓,引導企業實施節水技術改造。推廣應用非常規水資源,推行中水回用,提高工業企業中水利用比率;以海水代替淡水作為工業冷卻水,推進海水淡化工程。
四、實施基礎制造工藝綠色化改造。推動傳統基礎制造工藝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建設一批基礎制造工藝綠色化示范工程。加快應用清潔鑄造、鍛壓、焊接、切削等加工工藝,重點推廣數字化無模鑄島、清潔高效鑄鍛組合及零件軋制精密成形、鑄造砂再生利用、激光—電弧復合高效清潔焊接、高效節材摩擦焊、少煙塵及無害化綠色焊接材料制備、少無切削液綠色加工等技術。推進熱表處理清潔化,重點推廣合金鋼無氧化清潔熱處理、熱處理氣氛減量化、真空低壓滲碳熱處理、替代電鍍鉻綠色表面處理等技術裝備。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