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漳浦縣綏安鎮大埔村把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努力挖掘歷史文化,建特色美麗鄉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扎實推進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使得漳浦又新增了一個旅游景點。
大埔村按照“規劃科學、村容整潔、設施完善、經濟發展、生態優良、鄉風文明”的目標要求,充分利用山清水秀、有果蔬、有古民居等優勢,進行了整體規劃建設;以“富有鄉土氣息、閩南風情特色”為特征,在突出自然景觀,挖掘歷史文化,整治提升環境等方面下功夫,營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自然意境,將其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旅游”村樣板,示范帶動,推動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提升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促進農村幸福指數的提高。
按照與民居改造相結合,與村道巷道改造結合,與公園景觀建設結合,與文化傳承結合,與產業發展結合,與旅游開發結合的“六結合”原則,對村莊進一步整體規劃。依托大埔村成片土地資源,規劃發展休閑農業產業園,發展農家樂、民宿,打造成吃、玩為一體的休閑農業及鄉村游。并依托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郁的人文底蘊,加大產業發展、村莊整治、文化提升等方面規劃力度,扎實有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在改變村容村貌上,大埔村修路通巷,硬化綠化。在建設過程中,投資93萬元建設路面6米寬水泥路面4米寬計1095米長的農科路。投資44萬元建設完成村內巷道整治12條約2150平方米,對村內18處空地進行綠化,綠化面積約1350平方米。同時,投資85.2萬元整理村主干道“三線”5.3公里及安裝路燈208盞,切實做到亮化,把野草齊齊的小巷建成富有農村特色。砌塘建溝,排污清淤。對村內7個池塘進行清淤整治,砌墻加固塘岸;依據村里部分民居沒有排污設施的實際,對村內6條共長850米的排污溝進行整治,確保做到排污設施通暢。共投資約72萬元。同時,投資25萬元建設公廁2座、設置垃圾箱310個。將過去污水橫流的狀況變成水清溝明;三是拆廢除舊,規范圈養。創建活動以來,全村共拆除廢舊牛舍、豬舍、廁所共18處1560平方米。規范設置房前屋后菜園、雞舍圍欄防腐木、竹籬芭1100多米計投資22萬元;四是修道建亭、安裝法眼。建設木涼亭、水上平臺等5萬元,步行道2960米,投資62萬元;安裝人口雕塑2座投資、安裝漫道音樂廣播2360米投資19.4萬元;全村安裝監控探頭22路投資13.9萬元。
大埔村有一座130多年歷史的清末閩南同字形民居及一座500多年歷史的關帝廟。在修繕過程中,依據以上建筑位于村中心的實際,積極籌資修繕,放大了古民居特色及關帝廟特色,挖掘關帝歷史文化,力求打造具有三國主題的特色美麗鄉村。據介紹,目前已經投資286萬元,完成了清末閩南同字形民居的修繕,同字形民居修舊如舊,已被創建為一個景點。今年7月,會同漳浦三茂農業有限公司,一座閑置10年的400平方豬舍被改造成具有三國特色的農家樂,同時,還建設了20畝的荔海休閑公園,配置籃球場、相關運動器材及觀景亭、木廊架等,進一步提高休閑品位;開設大埔民俗展示館。突出“留住鄉村記憶”,依托光緒年間的古民居,投入50多萬元,向古民居農民租用修繕了24間房。據了解,這將用于設立農耕器物館、農家生活館、婚嫁習俗館、閩南戲曲館、漁家生活館、還舊休閑館等,犁、水車、風柜等農耕器物,水缸、石磨、等生活用具,漢服戲服、收音機等文化用品,將在此集中擺放展示。
走在大埔村的道路上,可以看到公園周邊的墻壁上繪制了傳播法制教育與傳統道德教育為主題的圖片,內容涉及貼近農村生活實際的反邪教、禁毒法、禁賭博、道路交通安全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知識及二十四孝道德教育。據了解,面積達到870多平方米,直觀醒目、圖文并茂、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大埔村在建設過程中,在突出自然生態、文化內涵和以人為本的前提下,按照“三整治、三提升”的建設標準,打造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村莊;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展示農村農業生態特色,圍繞農村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環境和生態文化,發展生態特色農業,打造大埔公園,積極打造清新生態環境,道路硬化、整治衛生、加強綠化、安裝路燈、實現村莊綠化、亮化、清化,加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特色村的電力、飲水、停車場、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信息網絡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和生產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