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上杭縣廬豐畬族鄉豐濟村駐村干部吳進
豐濟村是個少數民族村,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全村轄有20個村民小組,820戶,3169人,其中畬族人口2790人,黨員106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水稻、烤煙等傳統產業。2014年4月,吳進受省委組織部委派,從福建中醫藥大學來到這里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
剛到任時,由于語言不通,著實為吳進開展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了盡快融入角色,熟悉村情,理清發展思路,在鄉村干部的幫助下,吳進起早貪黑進村入戶開展走訪調研工作,深入了解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梳理出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問題的根源找到了,他從村里的實際情況出發,與村兩委班子一塊制定出發展規劃,依托美麗鄉村、黨建綜合示范點等平臺,以“三點、三線、一園、一溪”和環境綜合治理為建設重點,選好發展項目,爭取項目資金,強化村莊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切實幫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現實困難,千方百計增加村集體和村民的經濟收入。
俗話說:“花開蝶自來”。吳進十分重視改善村莊環境衛生。他抓住豐濟村被列入省級“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重點村契機,制定村規民約,加強日常環境衛生管理,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新安放保潔桶150多只,聘請保潔員負責全村的垃圾收集和運送,并結合婦女節、重陽節、建黨節等節日,發動群眾1000人次參與家園清潔行動,有效地杜絕垃圾亂扔、糞便亂排、柴草雜物等亂堆亂放現象。同時,他積極入戶宣傳空心房整治和生豬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的相關政策,先后完成了1700多平方米空心房的拆除和禁養區內豬圈的全面拆除,徹底改變了過去村莊環境臟、亂的狀況。
為了給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吳進積極為廣大村民提供及時、周到、多樣化的服務。豐濟村有許多留守老人,他們由于長期從事體力勞動,加上條件限制,不少人都有頸椎、腰椎等方面的疾病。看到這種情況,吳進充分發揮原單位的專家優勢,在豐濟村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每年定期組織師生醫護人員到村里為村民提供艾灸、推拿、拔火罐等中醫治療服務,并促成了這項志愿活動成為為村民醫療服務的長效活動。他心里還時刻掛念著村里的弱勢群體,駐村期間,他多次走訪慰問村里面的貧困戶、低保戶,主動關心他們的生活,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看到村里老人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他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實施幸福院工程,使老人老有所樂。同時,他還積極協調龍巖科宏眼科醫院到村里為老人開展白內障篩查公益活動,免費為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做白內障康復手術。盡管沒有任何農村工作經驗,但他憑借著滿腔熱情和想為村民辦實事的心,贏得了村民的認可。
有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吳進開始著手解決當地群眾最關心,也是最迫切的問題。駐村以來,吳進與干部群眾一起圍繞“三點、三線、一園、一溪”的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先后實施了東溪生態護岸工程及沿線休閑步道硬化、綠化、沙角里至豐樂村近1公里路段的硬化、添丁橋(同心橋)的升級改造、民族大道的硬化、藍氏家廟前的危橋(明德橋)改建及東溪、民族大道沿線道路亮化工程等項目,以及藍氏家廟、天后宮、圍屋等特色古民居的修繕。經過不懈努力,豐濟村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村居面貌顯著變化,美麗鄉村建設初具雛形,先后獲得上杭縣“文明村”、龍巖市“平安村”、龍巖市“最美古村落”提名獎等榮譽。
吳進在完善村里基礎設施的同時,還認真配合村兩委班子,積極推進高標準煙田土地整理工作,新平整煙田300余畝,有力地加快當地村民的增收步伐。在精準扶貧工作方面,他注重貧困戶技能培訓,大力促成該村優質大米(富硒米)等特色農產品對其原單位教職工的專供項目,借以幫助部分貧困戶脫貧。接下來,他還將積極協助村兩委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利用當地區位優勢,發展鄉村旅游、中草藥種植、光伏發電等產業,促進村集體收入穩步提高。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