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鳳謀發展 村企共建顯成效

2016-12-07 14:37:32     來源:     編輯:bj001    

——柘榮縣英山鄉鳳洋村駐村干部李森源

鳳洋村新村一瞥

榕城網訊 “現在,我們村子變漂亮了,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這些都得感謝李書記啊。”鳳洋村的村民們紛紛說道。村民口中的李書記就是兩年多前來到這里駐村的第一書記李森源,為了實現“居住有樓房、務工有崗位、出門是花園、看病不要錢”的目標,他積極動員村民投入新農村建設和山地農業綜合開發中去,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優美。

摸清問題定計劃,抓住機遇謀改變

初到鳳洋村,看著村民們一雙雙滿懷期待的眼睛,李森源第一次感到肩膀上的責任重大。駐村期間,他主動走訪各家各戶,和村民們拉家常、問疾苦,真誠的溝通拉近了心靈的距離,也讓他摸清村情民意。他了解到,村里的基礎設施薄弱、環境衛生臟亂差等問題長期沒能得到解決,這潛移默化地影響到群眾對村干部的信心,導致群眾的抱怨聲越來越多,而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和村級沒有集體收入正是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

為了取得村民的信任,李森源將自己工作的切入點放在為民辦實事上,他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并制定了詳細的駐村三年工作計劃。他帶頭組織搶抓發展機遇,整合資源,投入8萬元邀請福州泰禾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對村莊進行規劃設計;建垃圾轉移池、鋪設污水管網,并聘請專人每天打掃處理垃圾,改變了村里以往 “臟、亂、差”現象;安裝路燈40多盞,方便群眾夜間出行;清淤河道、砌起長約400米的防洪堤,并在防洪堤兩側配置護欄,旁邊配置小橋和靈動的水車,不僅解決了洪澇災害的問題,而且讓原來污水橫流的河道變成了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群眾飯后走動、平時休閑的場所;硬化1公里的道路,方便群眾出行;對18戶危房戶實施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到主村,使村民居住有樓房;對主村30多戶群眾的房屋外墻進行統一標準的立面粉刷,改善村莊的整體面貌;建設花圃,對村主干道和全村庭院進行綠化,美化亮化村莊;建設占地900平方米的生態休閑廣場,為群眾提供了休閑活動的場所;建設農村幸福院,為村里老人提供休息、娛樂的場所;建設中草藥文化墻,展現鳳洋村中藥材種植示范村特色。在他的努力下,2014年以來,鳳洋村先后被列入美麗鄉村和新農村樣板村。

建強班子激活力,支部引領促發展

作為“第一書記”,李森源深知僅為村里建設基礎設施還遠遠不夠,關鍵要增強村領導班子,激發干部活力,凝聚村黨支部戰斗力,發揮好黨員的帶頭作用。為此,他著手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并嚴格執行,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為了順利完成村兩委換屆,他先后到福州、寧德等地參加相關培訓,對各個候選人進行深入了解,順利完成了村兩委換屆,搭建了一個有能力、有公心的兩委班子。現在村兩委班子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為民辦實事水平明顯提升,班子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支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明顯加強。同時,建立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兩委干部輪流值班,為村民提供服務。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開展各種形式的座談會、交流會,調動黨員和村民共同建設家園的積極性。

在發展中,李森源帶領村黨支部注重創新與幫扶,以產業為載體,創新組織模式,把該村黨員按產業屬性組織起來,在中藥材種植業、茶業、肉兔養殖業等3個產業分別成立小組,幫助解決群眾在生產發展上的問題。結合鳳洋村中藥材種植示范村的定位,協調組建鳳來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吸收了96戶零散的中藥材種植戶,引導農戶規模化種植中藥材。

村企共建顯成效,特色產業惠民生

“有一個好的特色產業,是一個村發展的基礎。”深知問題根源的李森源,將工作精力集中在發展產業上。鳳洋村是傳統的藥材種植村,氣候和環境很適合中藥材種植。為發揮自身優勢,在藥材種植上求突破,李森源帶領村委主動對接柘參種業有限公司,與企業建立結對關系,爭取多方支援。一方面,利用村里資源和企業優勢來增加村財,將1100畝村集體土地流轉給企業種植中藥材,通過租賃的方式租給企業來增加村財。同時,采用入股的方式與企業合作,實現村財收入6萬元以上。另一方面,引進“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村企共建產業。公司免費為合作項目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村企共建以來,已合作建設了4個項目,其中,太子參種植示范項目300畝、藥用牡丹基地50畝、杭白菊示范項目50畝及林下種植金線蓮、鐵皮石斛項目15畝。為降低農戶生產經營風險,保證公司獲得優質中藥材,公司與農戶簽定收購協議,產品收成后,由公司按市場價統一收購。公司還吸納鳳洋村村民到基地打工,實現村民在自家門口就有就業崗位。借助村企合作的機會,李森源將村里5戶貧困戶掛鉤到企業,通過種植、養殖、打工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還經由企業牽頭,指定縣中醫院定期為村民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對村民生病診療的費用,實施特殊救助,除醫保報銷外,其余醫藥費由企業出資,實現村民看病不要錢,極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數。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