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扶貧 事必躬親

2016-12-07 13:54:12     來源:     編輯:bj001    

——霞浦縣北壁鄉下岐村駐村干部黃祿華

 

進村路施工現場 

榕城網訊 2014年4月9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黃祿華告別了繁華喧囂的省城,告別了二十年朝夕相處的機關同事,踏上了三年駐村生活的全新征程。他要去的村子叫下岐村,地理位置相當偏遠,單是盤山路就要繞上3個鐘頭。雖然地處偏僻,處境困難,但黃祿華知道,駐村,就是要造福百姓,沒有自己艱辛的付出,村子就不會變化,就沒有美好的明天。駐村一任,“實”字當頭,唯有真正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讓老百姓得到真真切切的實惠,才不枉此行!

如何帶好村級班子?村情民意如何?村子要怎樣發展?百姓該如何致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到下岐村后,黃祿華把入戶走訪、了解民情作為開展工作的第一步棋:白天,去碼頭、上漁船;晚上,打著手電走村串戶,憑著一張小小的“便民服務卡”,走遍了全村每條小巷和每戶人家。他與村民聊天、話家常;與村干部、村民代表和黨員代表座談,一起探討村莊發展思路。兩個月后,村莊三年發展規劃方案終于成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項目要建設,資金從哪里來?修碼頭、建村部、清內河、修村道,沒有資金,一切都是空談。面對這樣一個省級扶貧重點村,名副其實的“空殼村”,黃祿華寢食難安!怎么辦?既然來了,別無選擇,就一個字:干!他一手拿著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一手捧裝滿村子照片的平板電腦,跑省城廳局,找書記縣長,訪鄉賢村賢,與關長長談,尋求各方面支持。打著摩的,穿行在城市與鄉村之間。兩年多時間,他先后籌措資金及項目近600多萬元。

下岐村雖然靠海,但淡水十分缺乏,飲水難是長年困擾村民生活的大問題,每逢旱季,村里停水斷水是家常便飯。飲水擴容改造工程等不起、拖不得。蓄水水庫位于5000多米遠的高山深處,挖土機硬是爬了4天才總算到達。黃祿華帶領村干部和施工人員,在雜草叢生的山里整整干了一個多月,才順利完工。去年臨近春節,一場意外的森林大火,把剛剛鋪設不久的水管,燒毀了1000多米。春節前后,正是外出鄉親大量返鄉,用水量大增的時候,情況緊急,他立刻聯系購置水管,率領全體村干部,肩扛手抬上千米的水管上山,日夜奮戰了3天硬是圓滿解決了飲水問題。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干部,黨員干部看支部。黃祿華一手抓黨建,一手抓項目,不斷健全村委班子,完善制度規范。由于歷史原因,下岐村曾經是有名的“上訪村”,到任之后,他帶領班子成員,主動找到有不同意見的個別群眾,逐個坦誠交流,答疑解惑。村兩委的決定決策及時向群眾公開公布,接受群眾監督。每周群眾接待日,各種訴求和問題記錄在案,逐一反饋。群眾的呼聲有了回應,眾多民生問題得到順利解決,村里的矛盾少了, 村子越發變得和諧了。

信息公開,廣開言路,沒有群眾的參與,美麗下岐的創建無從談起。到任3個月后,黃祿華發揮技術特長,在全縣率先開通了村級“官方網站”,村莊動態、項目建設、村務公開,村民從電腦上手機上就可瀏覽村級網站,村民留言、評論建議成了互動交流的很好平臺。村里外出的游子,離家千里也能知曉家鄉的變化和發展。一位村民在網站留言道:“黃書記是下岐的好書記,身為外嫁女的我,一直關注著家鄉的變化,您為下岐村做了這么多事,下岐村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黃書記您辛苦了!”

駐村的歲月,既漫長又短暫,作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黃祿華沒有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沒有辜負黨組的囑托,憑著一股實干與韌勁,帶領村班子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項目,為民辦了一件又一件實事。如今的下岐,骯臟惡臭的內河已經重妝秀麗,整齊漂亮的花崗巖護欄使村子煥然一新;村民期盼多年的進村路建成,原來高低不平、垃圾成堆的羊腸小道終于成為歷史定格在了村民的記憶里;破損的碼頭得到了修復,村民們穿梭在碼頭上或出?;蜓a網;雄偉的海堤工程展立村頭,村民房屋飽受臺風或大潮季節海水浸淹之苦將一去不復返;年久失修、殘破不堪的小學校舍修繕一新,看著孩子們的笑臉,聽著朗朗的讀書聲,黃祿華露出久違的笑容。駐村結束的腳步聲正一步步靠近,黃祿華時常會情不自禁地走進村部會議室,端詳著墻上懸掛的《下岐村三年發展規劃任務分解表》,看著“完成情況”欄上那一列整齊的紅勾,他心中倍感欣慰。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