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傾農村辦實事 真幫實扶惠民生

——周寧縣泗橋鄉紅陽村駐村干部陳曉明

周寧縣泗橋鄉紅陽村新貌

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穿過綠意盎然的山丘,紅陽村這座藏在閩東大山深處的古村就這樣呈現在眼前了。紅陽村,位于周寧縣西北部,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也是黨組織軟弱渙散的“雙薄弱”村。2014年4月,陳曉明作為第一書記,來此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駐村期間,他堅持吃住在村,與村民同生產共生活,上桌紅白喜事一碗飯,下地風雨共濟一條心,與當地村民產生了深厚的情感。為了改變村里的落后局面,他訪貧問苦,“進百家門、聽百家說、知百家情”,與他們交流談心、征求意見、摸清民需,全面掌握實際情況,厘清發展滯后的根源,緊緊抓住“黨建先行摘帽晉位爭先進、扶貧脫困產業帶動自發展”兩條主線,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因地制宜謀發展

紅陽村,山高陡坡,平均海拔1100米,森林茂密,擁有連片毛竹林6000畝,其盛產的竹材質地良好,根粗徑長體直,單根長達18米以上,圍徑1尺7寸,市場價賣到了70元以上,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毛竹,發展毛竹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由于交通閉塞,長期以來毛竹的砍伐、運輸全靠人工肩挑手扛,根本無法成批運出,成片成片的毛竹林無法有效開發利用,產生實際經濟效益。

陳曉明通過深入調研,他認為紅陽村要擺脫貧困,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是發展毛竹產業。為此,他帶領村兩委班子,集中財力,投入140萬元,修建了4條、總路程16公里的毛竹林機耕路。這4條路僅跨溪建橋就有6座,互相交叉形成環上、下兩個自然村毛竹林的路網,之后又打通了出村的第二通道,毛竹林基地的道路建設初見成效。他還和村兩委班子組建成立毛竹種植專業合作社,依托專業合作社,將雜亂的毛竹林進行統一墾復管理、集中定價銷售,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全村毛竹產銷規模迅速增長,兩年多來,擴種毛竹1000多畝,年售額從往年20萬元一躍至如今的100多萬元,村民都得到了看得見的實惠。如今,紅陽村已成為周寧縣重點扶持的千畝毛竹示范基地,也是泗橋鄉致力打造的經濟發展帶動先進村和黨建示范村。

心系村民改村貌

除了在經濟建設上狠下功夫,陳曉明還在村里修建了農民文化活動廣場、老人活動中心綜合樓、安全飲用水工程、數字高清電視專線進村、全村電網改造、古村落立面改造、打通兩個自然村通聯公路等,為村民們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紅陽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紅陽村近十年村民沒有修建過一幢新樓房。而在陳曉明駐村這段時間里,村子新建20多幢嶄新的樓房,人口也開始回流。

作為黨支部第一書記,陳曉明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黨員干部的作用用。2015年8月8日,紅陽村受“蘇迪羅”影響引發特大暴雨,河水溢出河道,由于該村古民居高密度集中在河道兩岸,形勢十分嚴峻。危急關頭,陳曉明帶領村干部挨家挨戶察看,逐一排查所有地質災害點,當河水溢出河道時,一方面迅速組織人員清除河道內沖刷下來的樹木及障礙物,另一方面迅速轉移沿河兩岸村民,確保泄洪暢通,保障群眾的生命安全。隨著災情的進一步加劇,紅陽村斷電斷水斷通訊,進村道路大面積出現塌方和路基掏空,僅山體滑坡就有6處,該村成了暴風驟雨中的一座孤島。為了搶通生命通道,9日上午,陳曉明帶領2名村干部冒著大雨翻山越嶺,千方百計調來3部大型挖掘機,現場指揮對進村道路進行搶通。同時,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對阻斷的電力和通訊進行搶修。10日下午,在強臺風肆虐后僅僅兩天半,就打通了進村道路,電力通訊也先后正常供應。由于措施得力,行動迅捷,紅陽村沒有出現因災造成人員傷亡事故,沒有出現因災造成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全村秩序得以迅速恢復。

此外,陳曉明還心系村民,多方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為村內20名殘疾人申請輔具,為3位家貧志堅、品學兼優的小朋友助學,為4名白內障老人爭取手術恢復視力等,協調幫助特困戶、殘疾人辦理低保、殘疾證等,狠抓新農保制度落實,不斷提高困難群眾的自立增收能力。

如今的紅陽村,在陳曉明的帶領下,由里到外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煥發出勃勃生機:支部班子堅強有力,黨員干部人心思進,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發展思路逐步明晰,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豪情滿懷,干勁實足,各項工作走在了全鄉的前列。但是,陳曉明說,這些還遠遠不夠,他和紅陽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2016-12-07 10:24:22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