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荷花
永定土樓
日前,福建省旅游局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福建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精神,研究貫徹意見。局黨組書記、局長吳賢德表示,要把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落腳點放在加快推動全省旅游產業發展上。立足本職,認真貫徹福建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省領導關于“全省九市一區要全資源整合、全要素調動、全產業鏈發展”等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實施“十三五”規劃,加快旅游供給側改革,推進全域旅游發展,進一步打響“清新福建”品牌,加快把旅游業培育成為福建的三大新興主導產業;要主動作為、敢于擔當、干在實處,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不斷推動旅游工作上新臺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福建省第十次黨代會召開。
目前,福建全省共有三分之一市縣(區)開展了全域生態旅游試點,部分重點市縣已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經驗,全域生態旅游省建設正在全省范圍扎實推進。
永定:奏響“全域旅游”新樂章
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近年來,龍巖市永定區大力實施文旅興區、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加大旅游供給側改革,走出了一條“轉型提升、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發展之路,走上了旅游發展快車道。
全域規劃多元布局
據了解,永定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全域旅游發展,成立永定區旅游產業發展委員會,統一指導協調區旅游局、土樓公司、文物局、土樓管委會和景區鄉鎮開展旅游發展工作;先后編制完成《永定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8-2020)》,下發《永定區全域旅游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14-2016)》,明確了全域旅游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努力打造“一核兩翼、東樓西湖”旅游發展格局,重點扶持土樓5A級旅游景區綜合提升項目、天子生態旅游區、永定客家博覽園、客家古鎮、福建土樓夢幻劇場、巖太土樓、客都溫泉度假村等重點旅游項目。
為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永定借路突圍,啟動“暢游”工程,投資超20億元建設4條環土樓景區旅游公路和連接莆永高速至縣城的湖城高速公路;投入近2億元實施了“穿衣戴帽”提升工程,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通過實施《福建土樓旅游服務系列標準》、智慧旅游試點申報、導游員評星評級、旅校合作培養、旅游秩序專項整治、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常態化培訓等措施,持續提升旅游軟件環境。
永定區發揮“文化旅游+休閑度假、客家美食、民俗演藝、文化研學、運動養生、文創商貿、互聯網、精準扶貧、城鄉統籌”等融合作用,積極整合土樓世遺、客家文化、健康療養和水上休閑等多種旅游資源要素,加快打造差異化旅游產品,形成了“懂客家、覽土樓、賞文化、品美食、沐溫泉、淘古鎮、購珠寶”系列差異化旅游產品。
立足土樓全面發展
“打造全域旅游,就是要發揮品牌優勢,不斷做優核心產品,做特旅游業態,堅定不移做優做強土樓景區。”永定區旅游局長林如居談及全域旅游時如是說。
堅持“文化舞動土樓”戰略,把客家土樓文化元素上升到藝術的高度。其中,打造均榮登國家大劇院的大型交響樂《土樓回響》、大型原生態客家風情歌舞集《土樓神韻》和福建首部大型原創歌劇《土樓》等客家土樓“三部曲”,并在國內外巡演,受到海內外觀眾的好評;參與制作的《紅色搖籃》《遠山的土樓》《客家媽媽》《唐山到南洋》《衍香》《一步之遙》《大魚海棠》《絕命后衛師》等一批展示客家土樓、客家文化的影視作品,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永定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山區民居建筑,“我們始終把土樓保護放在第一位,積極做好‘加減乘除’文章,讓人類共同的遺產能夠得到永續傳承”。永定區旅游局局長林如居說。
據介紹,永定積極健全旅游管理機制,成立全省首個縣級文物局、永定區福建土樓保護和利用管理委員會,建立區、鄉(鎮)、村三級管理機制,還成立鄉鎮保護管理所、土樓消防中隊、景區旅游管理中隊,強化土樓的保護與管理;區財政每年配套2000萬元旅游專項經費用于土樓保護和旅游宣傳等,土樓公司也將門票收入的20%以上用于保護投入;制訂村規民約,簽訂責任狀,將門票利益分成與鄉(鎮)、村、居民進行掛鉤,提高景區群眾保護“世遺”土樓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旅游局要求,堅決取締永定土樓違章搭建、亂擺攤設點,占道經營,亂堆放,“野導黑車”、人車混雜等破壞景區環境和影響旅游秩序的行為。同時,著力實施“文化進駐土樓、商業退出土樓”,進一步豐富景區品位,完善旅游產品體系。
全域旅游給予永定經濟、社會帶來的效益已初步顯現,據統計,2015年永定區接待游客557.2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4.52億元,永定旅游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
林如居表示,下一步,永定區將圍繞“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目標,有效整合全域旅游資源,優化全域旅游空間,積極開展體制機制、產業融合、產品體系、公共服務、品牌營銷、綜合管理等方面探索創新,實現旅游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力爭到2020年,永定區接待游客總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旅游及文化創意產業總收入(產值)突破100億元,加快實現區委、區政府提出“建設創業創新秀美厚德的新永定”目標。
建寧:建設全域賞花地打造鄉村旅游目的地
建寧是“中國建蓮之鄉”“中國黃花梨之鄉”。自2016年申報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以來,建寧縣積極探索景城合一、全域建寧旅游發展模式,通過全景空間營造、全時產品開發、全產業鏈融合,著力構建全域賞花地和打造國內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響“清新花鄉·福源建寧”旅游形象品牌。
據建寧縣旅游局局長張美娥介紹,建寧高度重視全域旅游發展,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旅游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常務副縣長為主任的旅發委,建立縣、鄉兩級鄉村旅游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完善旅游發展考核機制,將旅游發展列入縣委、縣政府年度績效考評,形成全縣合力、共同推進全域旅游的發展格局。
梳理建寧發展全域旅游的經驗做法,主要是樹立全域理念,實施全景空間營造、全時產品開發、全產業鏈融合,全面實施“旅游旺縣”的發展戰略。
據介紹,全景空間營造主要以鄉村旅游為引擎,將建寧縣城作為一個大景區整體運作,立足“閩山之巔、閩水之源、閩地之母”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江源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的內涵,重點建設閩江源生態旅游區提升改造、閩江源頭拜水溯源等項目,提升改造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加快上坪書香水村、客坊水尾紅軍村等景點的開發。著力開發休閑度假、民宿體驗、山鄉自駕、高山滑雪、花海騎行等現代旅游產品,形成城是一個景、景是一座城、城鄉一體的旅游發展空間。
同時,積極推動全時產品開發,圍繞四季賞花,打好“花閑鄉村”特色旅游牌,以高峰香溪花谷、修竹蓮文化主題公園為示范,推進楓元百花鄉村主題公園、里心花果山、坪上梯田蓮海、西門蓮塘、鴛鴦湖、里湖梅花垇等賞花基地建設,形成點、線、面結合的清新花鄉產品體系,推出“春賞桃梨夏賞荷,秋賞格桑冬賞雪”賞花旅游精品線路,推動旅游產品供給側改革,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打響花鄉品牌。此外,建寧還以旅游景點建設為抓手,創建了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6個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1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及省級觀光工廠、省級鄉村旅游休閑集鎮特色村等,榮獲2016“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稱號,榮登2015年、2016年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榜。
為了發展全域旅游,建寧還積極推動“旅游+”的全產業鏈融合。農業圍繞旅游來提升,全縣建設8個農業旅游觀光、休閑采摘園,把農區變成景區,把農田變成公園,把勞動變成休閑運動;林業聯合旅游來保育,林業圍繞全縣三邊三節點和一重山森林進行花化、彩化。依托水利來做活旅游,大力發展高峰漂流等水上運動休閑娛樂項目;依托工業支撐來做強旅游,大力推進綠田等公司發展集旅游觀光、購物、休閑、體驗于一體的觀光工廠。
經過一系列努力,建寧縣2015年游客接待量81萬人次,比增22.73%,旅游收入7.3億元,比增21.67%。今年1-10月,共接待游客9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7.95億元,旅游經濟實現跨躍式發展,全域旅游產業已成為建寧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仙游:加快推進旅游發展全域布局
仙游縣自列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以來,以加快旅游業發展為主線,按照“工藝之都祈夢圣地”的形象定位,將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經濟全縣發展全局,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著力轉化境內各項生產要素和大部分生活要素,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綜合規劃,推進旅游發展全域布局。
據了解,目前,仙游縣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旅游全域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同時,結合“十三五”旅游專項規劃及《市縣旅游全域化評價指南》,以全域發展為方向,修編《仙游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5-2030)》,對仙游旅游產業發展進行系統布局,進一步明確和優化仙游旅游產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和路徑。目前規劃已一致通過專家組評審。
結合全域化旅游創建工作,仙游縣全力打造龍頭旅游項目,推動九鯉湖生態旅游區獲評了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菜溪巖景區以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為目標,扎實推進旅游配套設施的提升工作,重點抓好游客服務中心、步游道、旅游公廁建設及標識標牌等系統完善工作。
同時,著力建設提升旅游接待基礎設施,目前,大地京閩酒店、財富皇庭酒店分別獲評五星級、四星級旅游飯店,實現仙游五星級酒店零的突破;2015年投資176萬元新建、改造旅游公廁11座,今年將新建、改造九鯉湖、菜溪巖景區旅游公廁6座,切實為廣大游客提供便利、干凈、舒適的如廁環境;總投資20多億元,加快建設環山區公路4條,總里程140多公里,基本實現重要景區全覆蓋,預計2017年全部建成,將有力促進景區“連點成線、連線成片”;投入50萬元,用于“智慧旅游”系統建設。
下一步,仙游縣還將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經濟全縣發展全局,加快品牌創建,推進旅游產業全域融合,推進旅游要素全域覆蓋,積極探索適合仙游旅游的全域旅游模式,把仙游縣打造成為“清新福建”的“全域旅游示范標兵”。
作者:林瑜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