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一帶一路”正逐漸成為世界增長的新引擎。這一由中國最高領導層在2013年提出的跨國經濟帶,每年將刺激2.5萬億美元的國際商業活動。這給沿線國家的金融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由中國海洋戰略論壇指導下的中國海洋戰略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海洋戰略投資基金)于22日在香港成立。論壇理事長李雨在成立典禮上表示,該基金響應了“一帶一路”,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金融和資金的迫切需求。基金的成立將在中國企業“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和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
海洋戰略投資基金是在“中國海洋戰略論壇”的指引下,由香港本土企業金禾資本倡議發起,并得到迪拜Elyseum(伊利澤姆)資本公司等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積極響應而組建起來的。據基金董事長金琨介紹說,海洋戰略投資基金首批將募集達300億人民幣,所有資金將于2017年中到位。
在此之前,中國在2014年底成立了“絲路基金”,首期募資100億美元;2015年又牽頭成立了亞投行,囊括了57個成員國,初始資本1000億美元。對于政策框架可以影響65個國家,預測產生21萬億美元經濟效應的“一帶一路”來說,這兩個“國字頭”的基金,依然無法滿足該地區對資金的巨大需求。
作為剛剛加入到“一帶一路”金融融資領域的“新人”,海洋戰略投資基金力圖另辟蹊徑,走出和其他巨型基金“和而不同”的道路。李雨介紹說,基金在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成立和運作,更具國際化視野,在支持項目上效率更高;聯合中東的資本公司,大膽嘗試引入具有深厚資本積累和國際成本更低的“伊斯蘭金融”,實現香港和迪拜兩大金融中心的互聯互通,為“一帶一路”提供更為豐富多樣的資金來源。曾在中東最大銀行阿聯酋國民銀行擔任首席執行官六年,現任伊利澤姆資本公司主席的瑞克·普鈉表示,香港和迪拜在參與“一帶一路”的問題上“高度協同”,都能做到高度開放,匯集巨額資金并有效投資到非洲、中東等地的大型項目上。
另外在業務發展模式上,金琨介紹說,海洋戰略投資基金的業務發展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按照一般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模式尋找適當項目進行股權投資,然后退出獲利;第二部分服務于“一帶一路”,將成立“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和“人民幣離岸投資基金”,按照沿岸國家及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進行投資。他表示,這樣的定位可以“在正確理解和服務于‘一帶一路’宏偉發展戰略的同時,自身也將獲得合理的商業受益和業務拓展,為投資者帶來良好的經營回報”。
金琨表示,海洋戰略基金的“兩條腿走路”對于中國的海外投資具有示范性意義。通過投資帶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為這些企業以更加健康、合理、專業的方式,投資和拓展海外業務”,幫助他們熟悉國際資本市場規則,減少盲目投資。“我們不能為了投資而投資,”金琨說:“選擇的項目要符合我們的投資原則,在回報率上能夠達到我們的要求,在資本的組合上,一定要是專業的。”
此外,中國經濟的成功經驗也可以借此得到傳播。金琨表示,“一帶一路”沒有政治附加條件,是中國政府將成功經驗無私地奉獻給別國。在輸出國內剩余產能的同時,又促進了其他國家的經濟結構優化。“如果說唯一的政治愿望,”金琨表示:“那就是希望沿線國家能真正友好地看待中國。”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