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嶺南不僅有荔枝,還有好山好水好故事。嶺南山水養育了很多藝術大師和文化名人,并成就了“嶺南畫派”,中國傳統國畫的革命派,其中出名的當屬“嶺南三杰”。1994年有一幅《嶺南三杰》的畫作入選1994年第八屆全國美展,當時的畫家大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關山月對這幅作品評價:“形神兼備”,這幅畫的作者叫李曉白,那時的他36歲。
1958年出生在廣東新會的李曉白度過了中國當時的艱難時代,喜歡繪畫的他在求學之路上經歷了坎坷而艱辛的歷程。他在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校、廣州市美術學院攻讀國畫高研班都研習過繪畫,期間的作品也獲得了繪畫界的高度評價。對藝術精益求精的他在2006年的時候北上拜師中國國家畫院,追隨國畫大師學習并獲得更多的收益。今天的李曉白已經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協會理事、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經歷過艱苦歲月的李曉白,深知社會當中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他不想讓其他人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也和自己一樣崎嶇,于是他發起了志愿號召,與2013年組織成立了廣州文藝志愿者協會,并擔任志愿者協會的主席。他主張藝術文化應當深入到基層,從2012年開始就組織文藝工作者和藝術大師,開展文藝支教、藝術家面對面、志愿演出等多種公益活動。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廣州還有一位致力于公益事業的“牛人”,被人們稱為“志愿哥”。在他的身上,深深的印刻著中國傳統美德的方方面面,熱情孝順、和藹可親是無數認識他的人和他曾經服務過的人對他的評價。他的名字叫張軍文,與李曉白不同,他沒有高的藝術造詣,十多年前,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志愿者,在做志愿者過程中他體會到了幫助人的快樂,那種快樂激發了他的公益熱情,從此他走上了公益事業的道路,在2013年,李曉白成立廣州文藝志愿者協會的那年,榮獲廣州青年志愿服務第四屆飛揚獎“領袖揚揚”。如今的張軍文已經幫助了上千名服務對象,成為廣州青年志愿者協會公共資源部部長,他在不斷組織公益活動的同時也在尋找新的公益方式,新的合作伙伴,他提出了將公益事業和藝術文化相結合的全新方式,并成功的開展了這樣的活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李曉白在2014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起了他創立志愿者協會的初衷,他渴望基層群眾受到藝術的熏陶,呼吁藝術家們發揚“文化化人”的理念。這樣的觀理念和張軍文的將公益事業和藝術文化結合的思路不謀而合。后來張軍文通過朋友推薦,得以和李曉白認識。張軍文向李曉白介紹了自己之前組織的公益活動,包括和嶺南幾位藝術大師一起合作舉辦公益畫展等一系列的活動,李曉白對張軍文的做法贊不絕口,更是對張軍文的人品拍案叫絕。他眼中的張軍文雖然相貌平平,卻在眼神中透露著溫暖,在微笑中充滿著力量。李曉白坦言自己一直想找一個像張軍文這樣的合作伙伴,他二人一個文藝志愿者協會,一個青年志愿者協會,強強聯合,李曉白提供藝術文化的支持,張軍文進行公益活動的組織和策劃,對我國的公益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中國還有一大批的貧困人民、弱勢群體需要社會的關注和扶持,公益事業對于中國的富強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的公益方式有助于社會的發展。將溫暖送到最基層最根本的大眾中去,用文化和藝術感化人,將藝術的能力更加發揚光大,促進了公益和藝術的雙重發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