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海滄區獲評“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地區”

2016-12-05 11:28:16     來源:     編輯:bj001    

  近日,海滄區被國家民政部評為第二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地區”,全省僅3個,全國35個。

  近年來,海滄區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民間運作、社工引領、志愿服務、群眾得益”的社會工作運行機制,逐步理順政府各部門社工人才、志愿社工隊伍、民辦機構社工人才的關系和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形成運轉流暢、資源共享、和諧互動的社會工作服務機制。

  一、完善政策體系建設,推進社工服務健康發展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海滄區高層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區委、區政府領導,組織部、編辦、民政局、財政局、人社局等部門領導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民政局,具體負責高層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區民政局局長兼任。二是健全政策體系。加強規劃引領,制定了《海滄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海滄區高層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引進和培育暫行辦法》、《關于加快推進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支持,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到社會工作活動中來,有效推動社會工作健康發展。三是加大財政投入。區民政局、區衛計局、區教育局等社會工作部門每年預算社會工作人才專項經費達1300多萬元,用于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激勵的相關工作。同時,將學歷學位、資格證書、工作業績、群眾評價等多指標相結合,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三年兩次調整村居工作人員工資,增加財政專項經費2000余萬元。

  二、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推動社會工作服務專業化

  一是是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激勵機制。通過抓好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和社會工作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我區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素質。全區現有國家級持證社工227人,其中初級176人,中級51人。對于取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的從業人員每月給予200或300元的專業職稱補貼,在招聘社區工作者時,對已取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證書給予加分。二是建立社會工作教育培訓體系。注重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的知識輔導和實務培訓,每年舉辦不少于四個專題培訓班。培訓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聘請高校的老師及優秀的社區工作者,從《社區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和職責》、《社區社會工作實務》等方面進行了實務培訓,使社會工作者以更專業化、更職業化的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開展社工服務。三是建立地校合作交流機制。與廈門大學合作,開展《社區網格化管理標準體系建設》、《基于社會管理創新的海滄區城鄉一體化建設》、《軟法之治與社區治理創新——廈門海滄經驗》;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開展《第五屆中國社會治理論壇及后續調研事宜》;與華中師范大學合作,開展《海滄跨越:在共同締造中提升社會治理》課題研究;與中國社科院合作,開展《廈門市海滄區“社區治理現代化”》研究課題,為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

  三、創新多元服務體制,推進社工服務多元化

  一是加強社工機構建設。著力構建以社區為平臺、社區社會組織為依托、社工為骨干的“三社”相互融合、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運行機制,社會工作服務取得顯著成效。全區現有民辦社工機構15家,社區社工服務站8個。二是創建社工服務品牌。堅持“政府支持、社會興辦、專業運作、群眾受益”的發展方向,委托有資質的社會組織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理念、知識、方法和技巧,滿足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專業化的服務需求。近年來創建了社區關愛中心、居家養老“幸福堂”、“樂活家園·心靈港灣”居民心理關懷等社區服務項目。三是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按照“受益廣泛、群眾急需、服務專業”原則,依托社會組織孵化基地,舉辦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供需見面會,兩年來共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金額1500多萬元,其中購買社工服務達487.63萬元,實施社會工作服務項目18個。四是創新公益創投機制。以“政府搭臺、社會組織運營”的方式開展公益創投活動,近三年來共確定公益創投項目18個,總金額59萬。項目包括社會公益事業項目、福利慈善項目、城鄉專業服務項目、社會組織孵化項目、社工專業服務等五大類。其中傳統的養老、濟困、助殘、扶幼等福利慈善服務項目就有7個。項目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補助,最高可獲5萬元。(海滄區民政局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