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客家,汀江兩岸,自古以來瑰麗多姿、神秘多元。“翡翠戲翻荷葉雨,鷺鷥飛破竹林煙,時沽村酒臨軒酌,擬摘新茶靠石煎。”唐代客家詩人梁藻的《南山池》讓閩西客家的詩酒之樂、鄉土之美躍然紙上。事實上,這片空靈飄逸的閩西大地,一直以來都是詩酒交錯的人文之鄉,凡到過閩西的人,都會對閩西客家獨有的糯米酒念念不忘。
“米酒清新醉仙人,酒香飄醚世人魂。”作為客家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從出生到去世,客家人幾乎所有的重要時刻都有米酒相伴,米酒更像是客家人的魂,凝聚在血液里,融入在生命中。客家酒雖美,但在很長的歲月里,受限于地域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即使在閩派黃酒中獨樹一幟,卻一直“養在深閨無人知”。
2016年冬天,在黃酒市場中,一款名為“和溢酒”的高端黃酒品牌,讓諸多苦尋客家米酒而不得的愛酒人士欣喜若狂。這款來自福建本土的客家純糯米酒,讓人們再次領略到閩西客家文化的深厚意蘊。和溢酒的釀造企業——福建上杭和溢酒業有限公司作為閩派黃酒業的新秀,厚積薄發出手不凡,旗下亮相的多款高端精品:和溢御尊、和溢金尊、和溢銀尊、和溢風尚,以及專門為女姓定制的和溢媛份,自面世以來即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掀起了黃酒健康與養生的風潮。
據權威檢測資料顯示,和溢酒的蛋白質氨基酸含量為酒中之最;每升和溢酒的蛋白質為16g,是啤酒的4倍;而且和溢酒的蛋白質經微生物酶的降解,絕大部分以肽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極易為人體吸收;因其富含的21種氨基酸,都是人體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精華。此外,有養生專家表示,和溢酒“其性在溫、其用在調、其效在通、其功在平、其旨在和”,可以幫助人們滋補氣血,從內分泌入手,增加抗氧化能力,延緩活性細胞的衰老。常飲和溢酒,不僅是相得益彰的營養匹配,更是生命運動的陰陽互補。因而在某種意義上,和溢酒是當之無愧的養生佳品。
事實上,早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和溢酒因其可靠的品質和良好的保健效果而被譽為“紅軍可樂”。和溢酒品牌的締造者,福建上杭和溢酒業有限公司,前身是福建上杭縣一家歷經百年滄桑的傳統酒坊——和溢酒坊。福建作為閩派黃酒的發源地,釀酒歷史源遠流長。相史料記載,和溢酒坊的祖先研究出專門的烳酒技術,即用酒簍將酒濾出來,裝入壇中并密封,然后用專門配置的燃料(花生殼、谷殼、茶子殼按一定比例配置)進行炙烤,控制恰當溫度,確保充分殺菌又不揮發酒精,保證了純正的口感。
烳酒殺菌的方法使黃酒可以直接飲用,并且能夠保存更長時間,這在當時黃酒釀造史上屬于獨創之舉。憑借獨創的烳酒技術,和溢酒坊在數代傳人的苦心經營下不斷發展,收購了上杭縣紫金釀酒廠(原國營上杭縣酒廠),并于北京成立了品牌運營公司。釀造工藝上和溢酒也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汲取德國的鋁過膜技術和行業尖端的脫糖脫水工藝,由傳統的老酒坊轉型為精益化、規范化、初具規模的現代化釀酒企業,在品牌林立的行業競爭中獨樹一幟。
一直以來提到黃酒,人們會自然想到浙派黃酒中的花雕、女兒紅、古越龍山、塔牌等耳熟能詳的老品牌,但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除了浙江紹興,在福建地區,幾乎每個縣都有黃酒廠,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二。在閩派黃酒的鼎盛時期,和溢酒曾與龍巖沉缸、福建老酒、惠澤龍酒、福州青紅等多個品牌百花齊放,聲譽上與紹興黃酒并駕齊驅、不分伯仲。
時代的大浪淘沙考驗著企業的積淀與實力,隨著眾多閩派黃酒的沉寂,閩派黃酒的市場影響力走向衰落。但多年以來,和溢酒立足于本土,秉承打造閩西客家黃酒精品的信念追求,堅持選取最好的原料,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和工藝,不斷調整戰略方向,使得和溢酒走出客家田園,走向熠熠生輝的廳堂,成為馳騁在高端黃酒市場中的一匹黑馬,嶄露鋒芒。
隨著人們生活理念的改變,當黃酒所倡導的“健康”、“養生”“文化”于一體的理念越來越受歡迎時,中國的黃酒市場也日趨回暖。盡管閩派黃酒的未來任重道遠,但和溢酒的成功無疑為閩派黃酒的發展樹立了標桿,相信在和溢酒品牌戰略的引領下,閩派黃酒的復興之路不會遠。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