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在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戰略思想和推動新疆棉花產業及紡織服裝產業的大力發展下,新疆的棉花產業及紡織服裝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年均增長率快速增長。科技創新成為許多企業的第一選擇。信合棉業通過科技創新采用 “棉纖維陽離子改性無鹽無堿染色”技術的運用,突破了新疆地區紡織行業“缺水”、“無法解決印染問題”的瓶頸,由信合棉業投資的“第十三師健康生態紡織園項目”運用先進合理的設計和核心技術將整個紡織產業從傳統“三高一低”提升為“三低一高”的環保高科技生態產業,推動新疆紡織服裝業的發展,促進新疆地區人員的就業,為維護新疆穩定做貢獻。
國家政策調控,新疆棉業快速發展
從“十五”時期進入結構調整新階段,加大了優質棉基地的建設,大力發展了優質棉紗和棉布,成為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紡織生產基地。預計到“十三五”末,新疆紡錠規模將達到2000萬錠,并建成四個綜合性紡織服裝產業基地。新疆的棉花產業及紡織產業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2015年企業規劃的在疆建設規模創歷史紀錄,新開工棉紡項目超過600萬錠(含氣流紡)。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多年建立起來的良好的市場基礎、豐富的紡織原料和國家扶持的頒布的優惠政策吸入了大批其他省市的資源進入新疆棉業,大量資金的涌入必定會推動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在人們為新疆棉業及紡織業取得了重大發展欣喜的同時,以前遺留下來的小的問題開始無限的放大。宏觀來看,國內市場份額定量,資源不斷涌入,想分一杯羹的公司迅速增多,導致大型企業和大型企業競爭、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惡意競爭招商的現象,這直接影響到了行業今后是否能長期有序的發展。微觀來看,我國棉花生長與需求脫節,因為生產方式的落后導致生產出的原棉質量不能滿足紡織工業的需要,現狀是國內生產出的棉花產品長期存在庫房,反而增加了對國外棉花衍生品的進口。長期發展下去,中國棉業必然會走向衰落,只有調整生產結構、發展優質棉生產和培育國際化優質棉品牌,是促進棉花產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棉纖維陽離子改性無鹽無堿零排放無污染染色”生產技術開創棉纖維改性染色新局面
9月7日,為全力配合新疆紡織服裝經濟轉型,兵團十三師健康生態紡織園暨哈密綠天使纖維科技公司舉行新技術發布會,詳細介紹紡織園采用的全新“棉纖維陽離子改性無鹽無堿染色”生產技術,開創了新疆棉纖維改性染色新局面,解決了新疆棉產業發展水資源浪費大、環境污染嚴重、成本高的難題。
“棉纖維陽離子改性無鹽無堿零排放無污染染色”生產技術主要亮點是,一是染色前用陽離子對棉纖維進行改性,染色過程由傳統的棉纖維被動染色轉為主動吸附染料;二是染色后的水是可再利用的水,用水量比傳統染色節省80%-90%,染色環節不用高溫、不用漂洗。環保成為該技術的最大亮點。該生產線建設計劃分3期完成,2017年3月一期項目正式投產,逐步由棉花改性發展到纖維改性染色,最終達到棉花、棉紗、棉布、成衣改性染色生產線兼備。
今年7月為了深入推進新疆哈密紡織服裝經濟轉型,哈密信合棉業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哈密健康生態紡織有限公司投資啟動“健康生態紡織園”,項目分三期進行,項目重點為占地800畝用于高科技纖維著色改性技術生產線及其他相關企業項目,第二期以此核心輻射下游產業鏈進駐園區,第三期下游產業及預留1000畝作為紡織服裝批發物流中心。它的建成,將為十三師工業園區的騰飛增磚添瓦,為實體經濟的發展與壯大錦上添花,對進一步優化工業產業結構、完善工業產業布局、擴大就業機會、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壯大地區經濟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近年來我國力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經濟發展,這給想要進入新疆棉業及紡織業的資本打開了大門,國家的優惠政策及生產原料的低成本成為最有利的條件。相關專家認為分析認為紡織業出口回暖有望對上游棉花產業帶來強力提振,行情輪動,后市農產品走勢有望再起波瀾。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