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的書房里,溫暖明澈的陽光灑在窗前的畫案上,透過筆掛上錯落有致的畫筆,五顏六色的色牒反射出點點熒光,一支著色畫筆游刃有余地在宣紙上勾筋描絡,只見牡丹妍艷,瓔珞飄逸,畫中之人衣袂蹁躚。令觀者雖駐足于畫案前,卻仿佛已經置身于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中,微風拂面,溪流潺潺,啁啾鳥鳴夾雜著花朵和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只觀畫已如此,作畫者則更由此怡情養性,氣雅如蘭。愛新覺羅文嘉,這位繼承前輩藝術衣缽的皇族后裔,刻苦鉆研,筆耕不輟,逐漸探索出了個人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
受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影響,愛新覺羅家族上自皇帝,下至王公,都擅長詩辭歌賦,醉心書畫藝事、琴棋音律,以強烈的進取精神堅持弘揚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
據不完全統計,近現代以來,愛新覺羅家族共產生了數十位書畫家,形成了“愛新覺羅氏藝術家群”、“愛新覺羅畫派”,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溥儒、溥伒、溥佺、溥佐、啟功等,實為古今中外家族藝術史之奇跡。而溥伒、溥佐和溥佺乃同胞兄弟,他們的父親愛新覺羅·載瀛是清朝的貝勒,也是當時的知名畫家。載瀛師承郎世寧,尤其擅長畫馬,繪畫技藝融合中西,畫風精工、細密,講求暈染。受其影響,他的兒子們都擅長繪畫,尤以溥佺成就最大。
愛新覺羅·溥佺,又名溥松窗,自幼受父兄影響,讀書之余兼習書畫,12歲,即參加以長兄主持的“松風畫會”,研習山水,從事創作。其后他又參加了中國畫學研究會,擴大視野,23歲,受聘為輔仁大學美術系山水畫講師,直至北京解放后院系調整為止。
新中國成立后,作為北京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溥松窗曾先后擔任過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執委、秘書處主任、理事等職,以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山書畫社顧問、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等,并任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先后當選為北京第七、八、九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愛新覺羅文嘉是溥松窗的小女兒,她從幾歲的時候就在家里看著父親畫畫,并在一旁臨摹。那時候,溥松窗在松風畫會和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的朋友經常到家里來做客,大家一起作畫并探討繪畫技藝和理論,這其中就包括許燕蓀、王雪濤和吳鏡汀等近現代著名畫家,大人們在那里討論得酣暢淋漓、激情彭拜,小文嘉在一旁也聽得津津有味、頭頭是道,久而久之,她竟也懂得了父輩們繪畫的精髓,繼承了他們的書畫藝術衣缽,逐漸走上了職業畫家的道路。
傳承有序的藝術風范
在中國傳統文化數千年的綿延過程中,有一種極其重要的傳承方式,那就是家族式的傳承。這種古老的傳承方式要求祖祖輩輩幾代人以虔誠之心將自己家傳的技藝、手法、心得和經驗,言傳身教于子子孫孫。
受郎世寧繪畫風格的影響,愛新覺羅家族將儒雅的文化教育、深厚的國學基礎巧妙地融入到繪畫創作中,加之身為皇族,愛新覺羅家族具備博覽大量古代書畫藝術珍品的先天條件,舉凡晉、唐、宋、元各代名人名作,皆為家族成員開闊藝術眼界、學習前人藝術精髓、樹立高遠創作起點提供了便利,從而為后人呈現了一批藝術風格傳承有序、藝術精神博古開今的書畫作品。
溥松窗習畫始于臨摹他的父親載瀛所繪的鞍馬、翎毛,并留意觀察家中飼養的馬匹進行寫生,將傳統技法融于大量寶貴的寫生創作中,創新并豐富了繪畫表現技法,經過20多年功力的積累,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20世紀40年代,他的巨作《萬馬圖》問世,幾千匹神態各異、風骨不凡的駿馬躍然紙上,受到了業界專家學者的廣泛好評。解放后,應解放軍總政文化部邀請,他與王雪濤共同創作完成了《長征》手卷,整幅作品氣勢恢弘、波瀾壯闊,呈現出持久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感染力。
本著“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創作原則,松窗先生還對竹子進行了豐富的寫生,經過不斷悉心鉆研、精心提煉,他筆下的竹子俊逸瀟灑、副有生氣,其巨幅《竹林》畫作就陳列在人民大會堂東廳。總結幾十年畫竹經驗,他晚年系統編繪了《墨竹畫法》一書,臨終時,囑托小女兒愛新覺羅文嘉代他出版。
循著父輩足跡,愛新覺羅文嘉所創作的“山水清秀雋永,花鳥意趣靈動,駿馬風骨清逸”,既延續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特點,又保留了清代西方的寫實主義風格。作為馬背民族的后裔,愛新覺羅文嘉對馬有著特殊的情感,她筆下的馬時而奔跑、時而矗立,時而在主人牽制下相互嬉戲。在每一匹馬的表達上,她都通過細膩的工筆畫法,把馬的肌肉、鬃發以及眼神等部位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由于這些線條自由多變、造型立體生動、明暗對比鮮明的典型特點,其作品逐漸形成了“筆致工整細膩,畫風華潤典雅”的當代皇家宮廷繪畫風格。
在取得藝術成就的同時,文嘉受父輩影響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修養,她要求自己平時注意多思考,不自以為是,不議論別人的畫,不懸掛自己的畫。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而今,愛新覺羅文嘉在藝術的道路上走過了60多個春秋,淬煉了蕙質蘭心、氣雅如蘭的高尚人格和品質,同時,在推動皇家宮廷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的道路上,她也始終未敢停歇。為了讓宮廷繪畫藝術繼續延續下去,愛新覺羅文嘉將傳承的接力棒,交給了自己的女兒愛新覺羅恒錦,讓宮廷繪畫藝術的獨特魅力,在下一代人的勤奮與努力中光榮綻放。
譜系收藏的增值潛力
隨著收藏市場的專業化、系統化已然成為一種趨勢,一種新的投資指向“書畫譜系”收藏逐漸進入大眾視線。書畫按譜系收藏有兩層含義:一是有選擇性地按照書畫世家來收藏;一是按照有明確師承關系的畫家來進行收藏。
從融資與變現的角度來看,按譜系收藏的價值目前還未完全體現出來,但從學術價值看有很大的可升值空間。中國繪畫的歷史最講究傳承有序,講究脈絡,正如王朝更替的變革,所謂“一朝君子一朝臣”,每個時代都會出現一個或幾個領軍人物,而這些領軍人物又往往與上幾代的代表畫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形成一種前后相繼與遞進的文化現象。
隨著愛新覺羅家族畫展在各地不斷舉辦,由愛新覺羅·載瀛領銜的愛新覺羅書畫世家早已被業界所熟知,均為能書善畫之輩,愛新覺羅家族書畫專場也必將呈現于藝術品投資市場。目前,載瀛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也已達到了幾十萬元,溥儒、溥松窗的畫作達到上百萬元,溥佐1987年創作的《駿馬》立軸設色紙本畫作達到了150萬元,如此看來,若將愛新覺羅家族這一書畫望族的作品以系列形式呈現給觀者,其增值為天價也不無可能。
故宮博物院古書畫專家、繪畫組組長、央視著名鑒寶專家潘深亮指出:愛新覺羅文嘉自幼受父親溥松窗、伯伯溥儒、叔叔溥佐、溥杰以及父親的朋友許燕蓀、王雪濤、吳鏡汀等書畫大家影響,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逐漸形成了“筆致工整細膩,畫風華潤典雅”的獨特風格,其宮廷繪畫水平首屈一指,可謂當代宮廷畫派的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隨著愛新覺羅文嘉作品廣受業內專家學者的認可和好評,其作品的增值空間也極具市場潛力,在如今的收藏品市場,與其斥以億元去“火拼”近現代大家的一件作品,不如沉下心來去搜集愛新覺羅文嘉這樣具有當代宮廷畫派的代表性的畫作。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