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整個投融圈里最熱的恰恰是個很“冷”的詞:資本寒冬。縱觀過去的10個月里,能夠獲得融資的企業寥寥無幾。在“寒冬”中,企業能夠挺過去、活下來,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兒,更遑論拿到巨額融資——這也就難怪,為何日前母嬰電商蜜芽雖然非常低調地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但依然可以成為拉高熱度的話題。事實上,從創立至今,雖然只有短短的3年時間,但蜜芽一直是資本們爭相追逐的對象。對此,蜜芽CEO劉楠曾表示,從來不覺得融資是件特別難的事兒。那么,蜜芽能獨得投資人青睞,背后的秘訣究竟是什么?
從A輪
從2014年初至今,近35個月的時間,蜜芽完成了5輪融資,平均每7個月完成一輪:
2014年1月,獲得真格基金和險峰華興的數百萬美元的天使投資;2014年5月,獲得由紅杉資本領投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2015年12月,獲得由H CAPITAL領投,紅杉資本、真格基金跟投的6000萬美元C輪融資;2015年9月,蜜芽獲得1.5億美元的D輪融資,由百度領投、紅杉資本、H CAPITAL等現有股東和數家美國私募基金跟投,估值超10億美金;2016年10月27日,蜜芽CEO劉楠以內部信的形式,透露公司已經完成新一輪融資,自有現金儲備超10億元,且已實現正向現金流。
可以說,蜜芽的融資速度之快,是業內公認的。即使在凜冽的寒冬,蜜芽仍能在1年內完成高額融資,除了自身確有實力外,其發展節奏也值得學習。
使階段
事實上,創業企業在不同階段,資本對其融資有不同的關注重點。比如,天看人——當年,蜜芽的創始人劉楠去拜訪其天使投資人、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時,雙方僅談了2個多小時,徐小平就決定投她。原因是,徐小平覺得劉楠特別懂母嬰。“她講了2個小時的紙尿褲……”在徐小平眼中,劉楠創建蜜芽的初衷,完全是基于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完美地契合了母嬰電商的內核。
再比如,A輪階段,資本要考察的是企業的數據,驗證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蜜芽作為國內首家進口母嬰限時特賣平臺,從2014年初上線伊始,就踏上了跨境和母嬰的雙風口,如虎添翼,奔跑速度之快有目共睹;而B輪融資,投資人則多看中公司的“跑馬圈地”態勢,觀察你是否有成為行業領先者的潛質——2015年3月,蜜芽憑借“紙尿褲瘋搶節”,打響進口母嬰商品價格戰,一舉確立了其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距離其獲得C輪融資僅僅3個月的時間。
再之后,投資人選企業,則要看其利潤,看公司的發展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增長與盈利能力——而在前不久,蜜芽剛剛宣布自有現金儲備超10億,且已實現正向現金流。對于這樣優質的公司,沒有道理不獲得資本的助力。
專注
事實上,在融資方法論中,有“道”和“術”兩個層面。其中,“道”是指要成為可資本化的快速成長企業,讓資本追你;而“術”的層面則是BP、路演、估值等提升優化因素——這里,重點看看蜜芽的“道”。
作為投資人而言,早期投資判斷有4個關鍵緯度:方向(賽道)、切入點、時機、團隊;
在投融圈里有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說白了,就是要選對賽道。那么,什么樣的賽道是好的呢?首先,市場要大,要有長長的雪道,從而能滾出一個大大的雪球;其次,要會把握趨勢:要有站在月亮上看地球,去想未來5年的行業發展、變遷的能力。
在這一點上,蜜芽的思路無疑是清晰的。首先,選擇了“母嬰”:事實上,從2014年迄今,隨著新生代父母“上崗”,母嬰用品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而年輕的80、90后父母,憑借其國際化視野,和對母嬰用品品質要求的提高,使得海外的進口商品迅速打開市場的缺口。與此同時,跨境保稅政策的放開,使得電商平臺獲得了供應鏈整合的機會,并嘗到了跨境保稅的紅利。而在2016年初,中國政府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更使得中國母嬰市場規模空前巨大。有預測稱,中國母嬰市場2016年整體交易規模將達到27982億元,環比增長速度達46%。在二胎政策與電商平臺成熟化的推動下,母嬰用品市場將在2016年得到爆發,增長速度再創新高。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創業企業對于賽道的選擇要大,但切入點卻一點要小,只有做小才可以做極致,能夠成為第一——所以,從成立迄今,蜜芽一直不忘“母嬰”的初衷,所有的布局、發展,都是圍繞著母嬰。
相比其他母嬰類友商,開始選擇擴大品類,做全平臺綜合類電商不同,蜜芽一直將自己的精力關注在母嬰領域。除了發力母嬰電商平臺,從2015年初,蜜芽就開始悄然布局線下。一年后——2016年2月,蜜芽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已經將孕產、電商、親子娛樂、早教全線打通,劉楠更是提出”蜜芽要成為中國最好的嬰童服務公司”的愿景,誓要將母嬰深耕到底。
不可否認,從2015年底以來,”資本寒冬”席卷全球。甚至有人預言,在這場寒冬中,有90%的互聯網公司將會死掉。然而真相卻是,在投資人的眼中,所謂“資本寒冬”并非資金變少,而是因預期改變導致投資態度謹慎。
事實上,“資本寒冬”的本質,是個擠壓泡沫的過程——將那些盲目入場,缺少明確的經營思路和盈利模式的互聯網企業踢出局。而對于真正有實力的企業,資本是從來都不吝于伸出自己的雙手,甚至飽有極高的熱情。
再直白一點說,盡管資本在進行投資的之后,通常會關注創始人以及團隊的創業故事,但這并不能夠代表資本就不在乎企業的盈利。無論在哪種市場環境下,一個投資項目都是以成本回收甚至盈利為最終追求的。而如果這個項目盲目地談論情懷和故事,顯然并不能夠真正打動投資人,只有贏得市場,能夠給投資人帶來實實在在好處的企業,才能被眷顧。
所以,蜜芽贏得投資人的青睞,能夠將巨額資本攬入懷中,不僅僅只靠“幸運”,更多的是背后的實力。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