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是對于龍潭鎮溆浦三中的孩子們來說,這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首屆仁華基金在這一天發放到有夢想的貧寒學子手中。
帶來仁華基金的是劉冬梅,這些龍潭孩子的老鄉。劉冬梅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北京大腦智庫創始人。
仁華基金
張揚不是她的本性,劉冬梅原本想悄悄地把錢交到學校,然后由學校發放到孩子們手中,但學校總覺得似乎只有一個略顯正式的儀式才能不愧對劉冬梅和仁華基金的博愛。仁華基金是劉冬梅為傳承父親遺志而設立的。父親劉仁華作為資深路橋工程師,一生在湘西雪峰山數百公里山區修路、修橋無數,造福一方。父親去世后,劉冬梅設立仁華基金,每年拿出20萬元資助獎勵有夢想的溆浦一中、三中,隆回二中,湘潭大學等學府的青年學子。
她想幫助更多有夢想的孩子可以不為經濟所困,能夠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實現夢想,當然,她也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從而做到對父母持續不斷的“孝道”。
劉冬梅對每個階段對孝道的感悟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在父母相繼離開世界之后,我想我的孝道應該如何延續?無數個日夜之后終于想明白,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道。最重要的是你真的有夢想,每個生命都是帶著使命和期冀來到這個世界的,只有做到最好的自己,才能讓父母安心。”
顯然,劉冬梅已經做到了最好的自己,甚至她在不斷地刷新最好的自己:大學畢業之后就進入南方報系,之后成為《第一財經日報》的首批創刊人,將觸動傳媒推到上市的最后一步之后,她又著手打造自己的公司——大腦智庫。
但事業的成功并不是全面的劉冬梅,她還是三個孩子的好媽媽,賢惠的妻子,睿智的合伙人,孝順的女兒……之后,“不滿足”的劉冬梅又設立了仁華基金。即使公益,也不是完全沒有門檻,劉冬梅要求她資助的學子“必須有夢想,依靠自省完成對自己生命的覺醒”。
公益尋根
這也是劉冬梅所做的公益跟其他組織的公益活動最大的不同,她更注重“授之以漁”。不管是在內蒙古荒漠里種下千萬棵綠色生命,為青川貧困高中生免費提供檢測報告,還是在北京、天津、四川、杭州等多地開展的為康復中心小朋友提供免費天性檢測報告,以及最近大腦智庫全力支持的為貧困地區、貧困家庭送天性檢測報告的公益活動,劉冬梅主導的公益活動更關乎成長和未來。
當然,這也得益于大腦智庫的特殊屬性。成立于2014年的大腦智庫引進了美國的全套皮紋檢測系統,并在2016年全面引入基因和主觀測試題,將更加全面、客觀的測試方法引入教育,從而讓家長和社會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因材施教,給孩子找到最適合的發展之路。
說起公益,劉冬梅已經無法跟大腦智庫剝離,不僅因為大腦智庫傾注了她全部的熱情和心血,更重要的是劉冬梅始終是大腦智庫的支柱和方向引領。早在公司成立之初,劉冬梅和大腦智庫就一直走在了公益的路上,腳步從北京到西藏再到青海。
仁華基金既是公益,也是劉冬梅的“尋根”。并沒有在龍潭出生的她近幾年才感受到家鄉濃郁的傳統和鄉情,鄉親間毫無保留的熱情讓在城市長大的劉冬梅略感意外,卻也驚喜萬分。
選擇在父親的母校開啟仁華基金,幾十年的時光流逝后,依然能感受到濃郁的親切,在回顧和新鮮面孔之間,孝道得以傳承,夢想也將實現,重要的是公益和尋根的游子心同時得到慰藉。
這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