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隨“雪龍號”一路登峰造極

2016-10-19 08:59:22     來源:     編輯:bj001    

——記孔裔國際公學孔子雕像捐贈儀式

10月16日,由南極論壇主辦的“相約雪龍共憶南極——我們想要的世界”活動在上海舉行。十二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原副書記龔學平,上海市公共關系系會會長胡煒,國務院參事陳全生,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王學珺,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南極論壇執行秘書長蔡育天,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南極科考團首席科學家楊惠根,孔裔國際公學總校長、正和島上海執行秘書長孔令濤等150名極友和關注“南極論壇”的各界人士共同參觀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極地科普館及停泊在中國極地科考專用碼頭的“雪龍”號。

笨拙的帝企鵝、圓潤的海豹、狡猾的賊鷗、南極石……館內共有珍貴照片300多幅、極地標本3大類36件、極地考察裝備4大類26件、各種紀念品5大類328件。科普工作人員詳細地介紹了極地地理環境概況、我國極地考察歷程及主要成果等,令參觀者嘆為觀止。

雪龍號是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長167米,寬22.6米,型深13.5米,吃水9米,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龍船耐寒,能以1.5節航速連續沖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

當天,孔裔國際公學總校長,孔子第七十六代傳人、孔裔新六藝創始人孔令濤先生代表孔裔國際公學贈予“雪龍號”一尊楷雕孔子像的儀式,其規格之莊嚴令在場的極友體驗到了祭孔大典的震撼。

據悉,這樽孔像楷雕為曲阜特有的雕刻工藝,以產于孔林的楷樹之木為原料,全球僅有2樽!孔子去世后弟子子貢守墓三年,并帶鄉土異種楷苗植于墓旁,后長成參天大樹,世人稱之為“子貢手植楷”。一顆楷樹僅能雕刻兩尊孔子像,極為珍貴。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故雕刻楷木孔子像身長73厘米。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用一生給人類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博大精致,惠澤世界。南極科學考察又是意義重大、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將此做工精湛極為珍貴的孔子像贈予雪龍號,表達了孔裔對南極考察隊的敬重與支持。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慧根先生,學龍船船長趙炎平先生,國家教育部全指委主任劉延申先生與孔令濤先生共同揭開了紅幕。孔令濤先生表示,孔子像隨雪龍號的世界足跡一路破冰前行到達南極,能延續孔子周游列國之夢,孔子精神和中國文化精髓可以得到繼續深遠的傳播,是中國文化與先進科學探索相融合的登峰造極之舉。

中午,南極論壇現場與南極長城站及中山站進行了連線互動。彼時正值南極凌晨近兩點,室外溫度零下六度,與冰雪為伴的南極長城站4名科考隊員及中山站18名科考隊員分別介紹了南極目前的科考現狀并共同參與了南極論壇。

論壇對話環節圍繞《我們想要的世界》展開,共同關注南極、關注中國如何造福人類的共同的理念和情感,體現了在地球的彼岸,在人類思想的彼岸,中國夢和世界夢的和諧同在。

作為全球第一個組織學生進行極地科學考察與探索的學校,孔令濤先生表示,要繼續組織孔裔學生進行極地科學考察與探索,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們的科學素養與發現創新精神。他認為,“我們想要的世界”是美好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將從教育開始。“傳承是責任,發揚是使命”,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六藝之精髓,開創適合全人教育的“孔裔國際新六藝”國際課程體系,為中國未來培養出自信、自律,富有領導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有助于人類發展與進步的國際精英人才!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