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國內市場受經濟下行影響,以網絡借貸為主的創新金融機構承受重重壓力。同時,行業自律的缺失帶來的欺詐現象頻生,信用風險進一步積累。
為此,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了對于包括P2P、股權眾籌、第三方支付在內的互金行業的整治機制。
在此背景下,新華社瞭望智庫和《財經國家周刊》在北京新華社禮堂舉辦2016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新華社副社長張宿堂,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等出席了論壇。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征信”)總經理邱寒受邀參與大會,并作有關大數據征信和風控的演講。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信用則是金融體系的基石。目前新金融行業面臨的欺詐工作非常嚴峻,如何利用征信技術幫助金融機構做好風控,是助力新金融行業發展的關鍵。”邱寒說。
為了對征信行業的發展進行深入的梳理,前海征信還與首批10家國家高端智庫之一的新華社瞭望智庫聯合發布《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資料詳實,論證全面,介紹了國際征信行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系統梳理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歷程,征信行業的發展格局,遇到的困境和挑戰,并從不同角度為將來行業發展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
《報告》認為,大數據征信和移動端應用是我國征信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未來3-5年,我國征信機構將大批設立,進一步整合數據源。征信系統重復建設不可避免,但征信服務業具有明顯的自然壟斷屬性,中國征信業也會經歷迅速擴張、并購整合和成熟發展的階段。未來我國征信市場將呈現公共征信平臺和社會征信機構雙線發展格局,兩者互補共存但又相互競爭。
《報告》還以前海征信為例,闡述典型意義上的中國第三方征信公司的競爭優勢和今后發展路徑。
邱寒說,“人民銀行的征信中心是現在全國最大、最權威、最官方的一個個人征信的體系,為整個金融行業做出的貢獻是可圈可點的,作為一家第三方的商業機構,我們的定位非常明確,我們做的是更為細致、更為專業、更為定制化的一些服務和工作”。
她舉例說,前海征信可能會深入某一些行業,去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央行征信中心,則更多提供的是一個社會化的、標準化的、全局化的產品,可能很難為每一個客戶去量身定制很多的產品。前海征信希望利用自身技術能力和對行業非常深度的理解,貼身的去定制細節的和落地的一些產品。前海征信和央行征信中心還有一點區別,我們不僅是提供數據,還幫著落地,甚至幫著把系統一起做了,定位是央行征信中心拾遺補缺的作用。
但《報告》也表達了對征信市場魚龍混雜現象的擔憂。據悉,市場上與“征信服務”相關的公司有2000家左右,其中完成備案的企業征信機構約100家左右,獲得央行批準籌建的個人征信機構為8家。另一方面,2015年,互聯網數據黑市中專職網絡詐騙的黑色產業人數達160萬人,在黑市流通的用戶資料多達6億條。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監管部門此前曾多次表態,征信市場容量有限,不容易賺錢,反對重復建設,反對一哄而上,不搞多而亂。
邱寒說,美國征信市場當年也很混亂,最后經歷了劇烈的整合,才成今天這樣。征信機構所面對的是用戶數據,有些甚至都是隱私,所以是需要監管的,同時也應該需要一定門檻,不應該是什么人都可以去做,否則的話大家基本上就相當于在外面裸奔了。
邱寒強調,“前海征信提供的大數據風控,結合了大數據征信技術和覆蓋廣泛的數據,是央行征信的有力補充。金融市場對征信的需求非常巨大,我相信征信是一個高速成長的行業,為我們的金融機構保駕護航。”
據了解,前海征信已建立起全面的產品體系,包括反欺詐、信用風險和數據開放平臺等三十多款產品,提供覆蓋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的線上解決方案,全面應對金融領域頻發的欺詐風險、信用風險問題。前海征信的數據覆蓋近2000家合作機構,含銀行、小貸、P2P、保險、投資、銀行、信用卡、財富管理、眾籌等多種類型機構,已成為央行征信的有力補充。
作為一家專業化、獨立的第三方專業征信機構,前海征信始終關注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發展。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一項涉及廣泛的社會工程。未來,前海征信將繼續與各界攜手,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以及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持續貢獻力量。
前海征信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于2013年8月在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區注冊成立。2015年1月,前海征信作為首批機構之一獲得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開始籌備個人征信業務。
新華社于2015年底獲批為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直屬的首批10家國家高端智庫試點之一,瞭望作為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