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控股張勁再登胡潤百富榜 “重構產業價值”論獲得社會認同

2016-10-14 10:40:58     來源:     編輯:bj001    

2016年10月13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6胡潤百富榜》(Hurun Rich List 2016)。45歲的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憑借230億元的身價再次上榜,躍升至81位,躋身百強行列。

在胡潤百富評選的幾大指標中,張勁在榜單排名變化個人資產增長率兩個指標上的表現尤為搶眼,這也意味著,憑借在這兩個指標上的出眾成就,張勁已經躋身2015-2016年度中國個人財富增速最快的本土富豪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5月由《新財富》雜志評選的500富人,張勁也同樣強勢上榜,位列TOP40。

一葉知秋,一斑窺豹。胡潤百富也被許多人看作映射中國產業興衰的晴雨表。張勁的搶眼表現,不僅將這位素來低調的“價值創造型企業家”推到了聚光燈下,同時也讓人對其背后的雪松控股集團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這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在流動性過剩、供給側改革壓力巨大的大環境下,它又為何能夠爆發出如此強勁的增長動力?它的故事,能夠給中國經濟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排名躍升背后的“成績單”

對于不熟悉雪松控股的人來說,其名下的君華集團或許更能激發一部分人的時代記憶。這家創立1997年的公司,先后憑借其在投資、地產、大宗商品交易等多個領域的經典案例,成為廣東省“粵企百強”排行榜上的常客。

2011年后,基于對宏觀經濟的判斷,雪松控股進行了一次集團層面的戰略轉型,向輕資產領域進軍。如今,整合集團業務再出發的雪松控股,已經形成了以供應鏈業務、文旅業務、社區運營業務、地產業務、城市投資業務產業金融業務六大板塊為主的業務矩陣。

在這其中,服務大宗商品閉環供應鏈管理的供通云平臺發展最為迅猛,其銅產品業務約占華南區域流通市場規模的40%,總計擁有下游終端企業客戶逾500家,服務華南市場80%的終端需求。據了解,2015年,供通云實現年營業收入200余億元,2016年則有望突破500億元,實現營收“翻一翻”的目標。

此外,被雪松控股基于厚望的文旅業務也在今年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剛過去的“十一”國慶期間,由其斥巨資打造的主題旅游小鎮1.0版——大研花巷在云南麗江古城隆重試營業,收獲萬人空巷的盛況。十一期間,日均到訪游客超6萬人次,總游客量超40萬人次。據雪松方面透露,雪松主題旅游小鎮“2.0版”已經于廣西、貴州、陜西、甘肅、四川、浙江等著名旅游目的地成功落地,預計將在2018年全面開業。

毫不夸張地說,張勁在胡潤百富榜排名的快速攀升,其背后所對應的,正是這一張又一張耀眼的“成績單”堆砌出的階梯。

重構產業價值論獲得社會認同

金融出身的張勁,從來不掩飾自己對實體經濟的推崇。在他的觀點里,能否創造實際價值是檢驗企業好壞的唯一標準,而服務于人們衣食住行的實體企業,無疑是最有資格代表這類產業的案例。

但與傳統實業家不同的是,扎根實體土壤的他,并沒有因此而限定自己的生長空間,反而總能在關鍵時刻跳出狹隘的孤立環節,從全產業的高度尋找市場新需求和新動向。面對大宗有色金屬流動性溢出,張勁的做法不是給銷售“加壓”,而是從自身的痛點出發,建造了促進流動性增長的線上交易平臺。這種源于實體又高于實體的視野,著實令人驚嘆。

雪松控股的六大業務板塊,乍一看似乎是全新的業務,但細細想來卻又都是對傳統產業價值鏈的重構,是對粗獷經營時代中積存在產業鏈中的長久痛點的補足。也提醒了許多尚在困境中掙扎的傳統行業,舊經濟的低迷,往往孕育著新的商業可能。

張勁本人將這一思維概括為“重構產業價值”理論。他認為,不論時代如何發展,能夠確實創造價值產出的實體經濟都不會被淘汰,唯有通過復雜協調的方式,重構傳統產業中的價值痛點,與新技術、新平臺和新思維相結合,才能真正讓實體經濟走出低谷。

從某種角度說,張勁的成就,也可以作為社會對其“重構產業價值”理論的一次高度認同。在消費端升級速度加快、傳統企業供給側改革壓力愈重的當下,這樣一家快速推進多元化戰略,又能在各個領域都取得長足發展的企業,能夠獲得市場如此多的關注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定一個小目標,比如,三萬億

顯然,在張勁看來,雪松控股目前的發展雖然可喜,卻仍無法滿足他對創享商業新生態的胃口。對于雪松控股未來的發展,張勁曾提出過“三個萬億”的概括,即萬億銷售額,萬億資產,萬億市值。在他看來,還有太多領域、太多行業可以被重構,雪松的未來絕不僅僅局限于當下。

據了解,百富榜發布的10月13日,恰逢雪松控股舉辦的“走向迦南”-雪松控股首屆卓越訓練營在廣州白云山正式啟幕的日子。這場為期四天的訓練營,除匯集了來自各地區雪松控股員工代表參加團訓外,也承載著雪松控股集團未來企業文化戰略和企業發展戰略兩大綱領性文件的首次發布平臺的重任。毫無疑問的是,張勁本人的再次上榜,也讓這兩份報告的內容更加引人關注。

當然,三萬億的“小目標”究竟如何實現,我們大可交由時間來回答。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實體經濟發展受阻、新舊模式彼此沖擊的今天,如雪松控股這般立足實體核心價值,以創新模式和創新思維突破產業瓶頸的企業,不僅稀少,更因稀少而彌足珍貴,理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掌聲。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