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短板擋了大學生返鄉創業路 專家:政府、電商都不能少

2015-09-10 11:05:36     來源:     編輯:    

  曹云從小熱愛音樂,大學畢業后卻返鄉開始電商創業,把家鄉樂陵的紅棗變成了網上的搶手貨;常希文長于泰山腳下,家人認為他有點“不務正業”,但他卻把家鄉成千上萬份煎餅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成為村里人眼中的“煎餅俠”;榮成的董志全從國企辭職,回到家鄉當“漁人”,在網上開店賣起海帶……山東是農業大省,幾乎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農產品,一批批電商創業者將這些“城市名片”重新打包,然后帶著家鄉的味道被銷往各地。 記者陳心如 楊銳

  回鄉創業首選農產品電商

  電商時代,網絡跨越地域,成為新的營銷渠道,而眾多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他們精通網絡,正逐步改變著傳統農產品的市場形勢。

  董志全的家鄉威海榮成,海帶每年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50%,而他就生活在一個普通的漁民家庭,所以對大海有一份獨特的情結。大學畢業后,董志全在某大型國企工作,一路努力奮進已經小有成就。

  2014年,董志全在網上購物時,發現了有關發展農村電商的消息,“我的家鄉盛產海帶,每次回家都會帶一點給同事朋友,比在超市買的都要好吃。”而董志全每次放假回家,都會看到大量年輕人離開家鄉,荒廢掉了祖輩的海帶產業,“目前海產品因地理因素等客觀原因,在電商方面仍是藍海,甚至有很大的空白。正是進入的好時機。”

  于是,董志全辭職,回到家鄉創業,做起了“漁人”,通過網店銷售海帶。

  來自臨沂的竇寶強,讀研期間就在網上開店,銷售來自家鄉的天然蜂蜜,沒想到受到了買家的一致好評,生意非常火爆。當拿到碩士學位后,他放棄了大公司的橄欖枝,回到老家沂蒙山,專心賣起了蜂蜜。

  德州樂陵盛產金絲棗,曹云所在的村莊到處都種著棗樹,自家院子里的那幾棵陪著她走過了無數個春夏秋冬。可最近幾年,家中金絲棗時常出現滯銷,父親經常一個人坐在棗樹下大口吸煙。自幼喜愛音樂,曹云最終卻放棄夢想回到家鄉創業,通過網絡幫助村民打開銷售渠道。經過對紅棗市場的分析,曹云又將紅棗進行了深加工,并將市場定位在年輕的女性,逐漸成為網上的搶手貨。

  通過合作社讓產品標準化

  曹云成為村里的第一個電商人,成立了一個23人的創業團隊,村民都對這個女娃另眼看待了,以前不曉得網購的大媽大嬸們找到曹云幫忙。而曹云也意識到,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的,她通過家鄉政府,組織回鄉大學生開了9家網店,主打依然離不開金絲棗,但對市場進行了細分。

  與此同時,曹云把村里的棗農聚在一起,成立了一個金絲棗公社,保證了貨源,也為村民提供了銷路。

  常希文長于泰山腳下,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把家鄉的煎餅做成了一個廣受歡迎的品牌。最初,家人認為他是一個愛“玩”的大學生,甚至有點“不務正業”,但他竟然通過網店發出去成千上萬份的煎餅。

  創業之初,常希文因為經驗不足,煎餅發出去后,客戶反映了不少問題:煎餅大小不一,厚薄不均勻,偶爾還會有殘缺或者是燒糊的,有時候收到的產品衛生方面也不達標。

  怎樣才能把最好的煎餅賣給需要它的人呢?2010年常希文帶動村民成立了煎餅生產專業合作社,把村民集中起來攤制煎餅,統一標準化生產流程,注冊商標,申請QS食品安全認證并做了標準的食品包裝。這樣不僅食品安全問題解決了,而且還解決了村里大部分勞動力就業問題。后來常希文又帶動合作社開發了香酥煎餅。這樣經過特殊工藝加工以后把煎餅做成酥的,口感很好。

  作為泰山特產,香酥煎餅獨特的酥、脆、香吸引了網民的關注和購買,網店在注冊后兩個月內便突破50多萬元的營業額。在網店開店的第二年,常希文成立了公司并注冊了商標,使煎餅完成從一般的“地攤貨”到“品牌貨”的升級,成為了村民眼里的“煎餅俠”。

  物流成為農產品電商的瓶頸

  董曉是2013年畢業的大學生,家里種著葡萄和桃,畢業后選擇回家創業,“想把自家的水果賣出去,在濟南上學這些年我發現,濟南的水果比我們家那邊的水果貴太多了。但有時候家里的水果價格特別低,卻因為沒有銷路賣不出去,我覺得回到家鄉在網上創業賣水果肯定有不錯的前景。”

  回到家鄉后,董曉在開網店的過程中卻發現了不少問題,“最難的就是村里物流不通,快遞費太貴了,在網上賣出去的價格比人家當地的價格還要高。”這讓董曉的創業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董曉給自己算了一筆賬:“在我們蓬萊當地,葡萄要是賣給批發商大概4.5元一斤,如果自己拿出去,到煙臺或者蓬萊市里的市場上賣,一斤在5-6元,物流2000公斤以上的運費是350元,小件不足25公斤的到煙臺就25元,同一地點超過15件以上可以優惠10元。但是無論大件還是小件,物流公司是都不保鮮的。”

  按照這個標準計算,一斤葡萄寄出去僅物流費用就要增加5毛錢,再加上包裝、紙盒等等,一斤葡萄的成本要增加將近一元錢,這個價格就已經持平當地的水果價格了,但是物流公司并不保鮮,寄到客戶家里的葡萄如果不如當地的葡萄新鮮,價錢還差不多,就沒有必要在網上購買了。

  現在,董曉已經放棄了在家鄉的創業項目,在一家國企找了一份工作,她說:“如果物流的問題能夠解決的話,農產品電商絕對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物流的問題是農戶自己無法解決的,很難能夠找到一個方式降低這個費用。”

  而農產品自身的某些特點也是一大難題,董曉說:“水果是一個季節性很強的東西,每年就是這幾個月的時間,自己使把勁去市場上就賣完了,疏通物流的通道、在網上開店的成本相比而言都太高了,但是家里的水果又好又便宜,外面的人卻吃不到真的是很遺憾”。

  專家:政府、電商一個都不能少

  雖然淘寶、東京等電商巨頭都將觸角伸向了農村,有的自建物流,有的借力發展,但農村的物流環境依然制約著農村電商的發展。山東財經大學物流管理系副教授陳愛玲認為,目前農產品電商雖然被市場看好,但卻同時存在很多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產品的物流問題,高昂的運輸費用有時會讓果農無可奈何,不得不選擇傳統的銷售渠道,將產品賣給水果小販。”

  而針對農產品電商遇到的問題,陳教授說,除了電商巨頭,有些地區也在進行嘗試,青島的“鄉鄰小站”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參考。據了解,“鄉鄰小站”與一般的“互聯網+電商”進村的模式不同,它通過搭建線上、線下一體的服務內容,網點體系也引入銀行合作,推廣普及銀行卡,通過銀行布放在服務點的助農POS、自助終端等機具提供一系列基礎金融服務,讓農民在村里就能實現多種繳費充值、網上購物、農資團購、收發快遞等現代化服務。

  對于農產品電商的未來發展趨勢,陳教授認為,總結各方經驗,政府和電商一個都不能少,“最需要的是政府的牽頭,由政府作為中介進行溝通,制定一些支持的政策來扶持果農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很多大型的電商也可以看看是不是能夠合作,像京東之類的企業一直致力于農村的物流和發展,如果能合作也是作用很大的。”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